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
出处:《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
明 · 朱浙
野夫持男易斗粟,低鬟旧衲破裙红。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
鉴赏
这首明代朱浙的《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九)》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农村生活的艰辛画面。诗中“野夫持男易斗粟”一句,写出了农民为了换取基本的粮食——斗粟,不惜拿自己的儿子进行交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极端贫困和人命贱如草芥的残酷现实。
“低鬟旧衲破裙红”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老农家庭的困苦,女子的发饰低垂,衣着破旧,连裙子都已染上了红色(可能是唯一的鲜艳色彩),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老农内心的无奈与悲叹,他认为在这样的饥荒年代,养儿并不能带来生活的保障,甚至可能成为负担,因此宁愿女儿能带来些许安慰。杜陵头白翁的形象,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类似处境的老者,对世事无常、民生疾苦感到无比忧虑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老农的视角,揭示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绝望,以及性别角色在生存困境中的微妙变化,展现了明朝社会动荡时期民生凋敝的深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