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出处:《送吴七游蜀》
唐 · 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
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
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
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日观:日观峰。齐壤:齐地。
星桥:星宿桥。
蜀门:蜀地的入口。
桃花:盛开的桃花。
别路:分别的道路。
竹叶:竹叶。
离樽:离别之酒。
夏老:夏天已过。
兰犹茂:兰花依然繁茂。
柳尚繁:柳树依然茂盛。
雾销:雾气消散。
山望迥:远山辽阔。
风高:风大。
野听喧:野外声音嘈杂。
劳歌:送别歌。
赠别:告别。
无言:无话可说。
秋月:秋夜的月亮。
野人园:荒芜的田野和园子。
翻译
太阳在日观峰上划分了齐地与鲁地的界限,星桥连接着蜀地的门户。盛开的桃花在分别的路上发出声音,竹叶倾泻入离别的酒杯。
夏天已老但兰花依然繁茂,秋天深沉但柳树依然茂盛。
雾气消散后,远山显得更加辽阔,风大时野外的声音更加嘈杂。
尽管努力唱起送别的歌曲,但最终还是无言以对。
只剩下秋月,空照着荒芜的田野和园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两句开篇即勾勒出一番壮丽的山水画卷,日观、星桥分别指向远处的观察点和连结天地的桥梁,以此象征友人前往之遥远与高洁。
“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这里借用了春意盎然的桃花与清新脱俗的竹叶来表达别离的情感。桃花轻嘶,似是低语告别;竹叶泻落,如同友人渐行渐远。
“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诗人通过时节和植物的变迁,抒写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即使时间流逝,兰草依旧茂盛,柳树在深秋仍然繁密,这象征着友谊永恒不衰。
“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耳边则是远处传来的风声和自然界的喧哗,这些都是对即将离别之人的深情呼唤。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诗人想要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不舍,但最终发现语言无法充分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只能是沉默以对。
最后,“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月夜景象。当秋月悬挂天际,无声地洒落在荒废的人家庭院中,月光下的寂静和孤独成为了诗人情感的最好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写,展现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上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