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公于钜鳌之峰,正草命令辞如虹
出处:《重赋白兔》
宋 · 梅尧臣
毛氏颖出中山中,衣白兔褐求文公。
文公尝为颖作传,使颖名字存无穷。
遍走五岳都不逢,乃至琅琊闻醉翁。
醉翁传是昌黎之后身,文章节行一以同。
滁人喜其就笼绁,遂与提携来自东。
见公于钜鳌之峰,正草命令辞如虹。
笔秃愿脱冠以从,赤身谢德归蒿蓬。
文公尝为颖作传,使颖名字存无穷。
遍走五岳都不逢,乃至琅琊闻醉翁。
醉翁传是昌黎之后身,文章节行一以同。
滁人喜其就笼绁,遂与提携来自东。
见公于钜鳌之峰,正草命令辞如虹。
笔秃愿脱冠以从,赤身谢德归蒿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颖:指毛氏颖,人物名。中山: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衣白兔褐:穿着白兔皮做的衣服。
文公: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传:传记。
琅琊:古代地名,今山东临沂一带。
醉翁:指欧阳修。
昌黎:韩愈,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
笼绁:比喻束缚或拘束。
命令辞:起草的官方文书。
赤身:指不穿衣服,表示谦卑或诚意。
翻译
毛氏颖出自中山之地,身穿白兔皮衣寻找文公。文公开创了关于颖的传记,让颖的名字永垂不朽。
他遍游五岳却未遇见,最终在琅琊山遇到了醉翁。
醉翁是韩愈之后的典范,文章品行都相似。
滁州人因他自愿入笼受束缚,便带他从东而来。
在巨鳌峰见到文公,他正在起草命令,文采斐然如彩虹。
笔头磨损,他愿意脱帽追随,赤身裸体以表感激,回归山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毛氏颖的人物,他来自中山,身着白兔皮制成的衣服,特意拜访文公寻求赞誉。文公曾为毛氏颖作传,使其名声得以流传。毛氏颖遍寻五岳未遇,最终在琅琊遇到了醉翁,发现醉翁是韩愈(昌黎)的后人,文章品行相似。滁地的人们欣赏他的才华,便将他带到了巨鳌峰下,当时他正在起草命令,文思如虹。为了表达感激,他甚至愿意脱下帽子,赤身行礼,表示要回归自然,继续过简朴的生活。整首诗通过毛氏颖的经历,赞美了他的才情和淡泊名利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