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出处:《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士》
唐 · 白居易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
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
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
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
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
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
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
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
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
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
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
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
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
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
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白磷磷:形容石头洁白发光。清潺潺:形容水流清澈,潺潺作响。
叟:老翁,老人。
婆娑:形容舞动或摇曳的样子,这里指老人自在的样子。
要路:重要的道路,比喻权贵之路。
濩落:荒凉,冷落。
酡吾颜:使我的脸色变得红润,常指饮酒后的样子。
游醉乡:沉浸在醉酒的幻境中。
希夷:古代道家术语,指空寂玄妙的境界。
玄关:道家术语,指进入深远道理的门径。
五千言:指《道德经》,由五千多个字组成。
天坛子:可能指道教的祭天之处,也可能是一种象征。
翻译
这里有亮白的石头,清澈的水流潺潺。有一位老头,他的头发像雪一样白,在这里悠然自得。
他既不急于走通往权贵的道路,也不愿意深入幽深的山林。
深山太过荒凉,而通途又充满艰难。
不如居住在池塘边,安逸且没有忧虑。
有食物满足我的口腹,有酒使我脸颊微红。
我恍惚游走在醉乡中,寻求宁静的奥秘。
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中领悟真理,十二年来过着悠闲的生活。
我不羡慕富人,不攀附权贵。
只有天坛子(道家圣地),我时常来往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山野与家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家园中的景象,白色的石头和清澈的流水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环境。
"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 "叟头"指的是老翁,这里形容诗人自己已是白发苍苍,但依然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
接下来的几句"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诗人通过对比山野与家园的道路,强调了宁静生活的舒适和安全感。
诗中随后的几句"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 描述了诗人对简单饮食的满足,以及通过饮酒放松心情,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几句"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 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财富和地位都不屑一顾,只对远方的朋友偶尔交流之情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