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出处:《出处辞》
宋 · 赵汝燧
太公严子陵,皤然两渔人。
文王尚西伯,光皇已中兴。
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
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
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
文王尚西伯,光皇已中兴。
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
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
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公:指姜子牙。严子陵:东汉隐士。
光皇:形容文王光辉的帝业。
卷饵:比喻出仕。
垂纶:垂钓,隐居。
趋向:追求的方向。
异辙:不同的道路。
出处:出仕或隐居。
一心:相同的志向。
遭逢:际遇。
傥:倘若。
易地:交换位置。
钓台:指严子陵钓台。
渭水:陕西渭河。
彰:彰显。
名:名声。
翻译
姜太公和严子陵,两位白发老渔翁。周文王还是西伯侯,伟大的君主已经使国家复兴。
太公最终选择钓鱼隐居,子陵则选择归隐垂钓。
他们的追求虽然不同,但出仕隐退的本意相同。
如果他们命运调换,两位老者也会随时代变化而适应。
钓鱼台高耸渭水清澈,他们的名声无论显隐都流传千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汝燧所作的《出处辞》。诗中以姜太公和严子陵两位历史人物为例,展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选择和高尚品格。太公姜尚在文王时期辅佐西伯姬昌,最终成就了周朝的中兴大业;而严子陵则选择归隐垂钓,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他们的行为,强调了尽管两人追求和生活方式不同,但都坚守内心的道义,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诗中“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一句,表达了如果他们处在对方的位置,也会根据时势调整自己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适应性。最后,“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描绘了他们各自钓台的场景,无论严子陵的钓台还是姜太公的渭水,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胜,彰显了他们的不朽声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美,寓言式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道路,以及如何在不同境遇中保持本心,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