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檐落笔誇先成,食叶老蚕春乍起
早随举子踏槐花,曲江走马秋风里。
院门鱼钥晨未开,白袍鹄立三十士。
风檐落笔誇先成,食叶老蚕春乍起。
樗莆三叫不作卢,白首读书犹未已。
两河草动持干戈,圭星无光作者死。
五门下诏蒐遗村,四月文场酣战蚁。
先生有志复先登,软裘快马入居庸,得意看花丽春市。
上林赋就气凌云,我亦明年献天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的《送王好问赴春官》,通过描绘王好问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学子为追求功名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首句“君文空桑恊宫徵,我文凡器不悦耳”以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王好问才华的肯定和对自己作品的谦逊态度。接着,“早随举子踏槐花,曲江走马秋风里”描绘了王好问早年跟随众多举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以及在秋风中策马疾行的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院门鱼钥晨未开,白袍鹄立三十士”则刻画了考试前清晨的紧张氛围,考生们身穿白色袍服,静静地等待着大门开启,三十位考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
“风檐落笔誇先成,食叶老蚕春乍起”通过比喻,赞美了王好问在考试中迅速完成试卷的才能,如同老蚕在春天开始吐丝一样,展现出其才华横溢的一面。
“樗莆三叫不作卢,白首读书犹未已”以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为喻,表达了王好问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也依然坚持读书不辍的决心,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两河草动持干戈,圭星无光作者死”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科举考试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王好问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美好祝愿。
“五门下诏蒐遗村,四月文场酣战蚁”描绘了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场面,考生们如同蚂蚁般在考场内奋力拼搏,寻找机会脱颖而出。
“先生有志复先登,软裘快马入居庸,得意看花丽春市”赞扬了王好问最终成功中榜,意气风发地骑着骏马进入居庸关,享受着春天花开的美景,象征着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最后,“上林赋就气凌云,我亦明年献天子”表达了诗人对王好问成就的祝贺,并预祝自己来年也能像他一样取得辉煌的成绩,献身于国家。
整首诗通过对王好问参加科举考试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学子为追求功名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