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余嗜柳自童稚,六十见此非壮年
出处:《宋廖氏世綵堂河东集书后》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草窗始称韩柳集,韩集点勘颇流传。
谢山跋语又及柳,项宋得此何寂然。
东雅济美相竞出,悉祖廖氏如比肩。
墨光欧体忽照眼,焕若神明当我前。
乐盦适藏郭氏本,借校傥辨谁愚贤?嗟余嗜柳自童稚,六十见此非壮年。
犹将抱书诵万遍,纤秾简古期华颠。
潘君好古不自秘,重价奚吝金累千。
赋诗容我题纸尾,愿与竹垞为执鞭。
谢山跋语又及柳,项宋得此何寂然。
东雅济美相竞出,悉祖廖氏如比肩。
墨光欧体忽照眼,焕若神明当我前。
乐盦适藏郭氏本,借校傥辨谁愚贤?嗟余嗜柳自童稚,六十见此非壮年。
犹将抱书诵万遍,纤秾简古期华颠。
潘君好古不自秘,重价奚吝金累千。
赋诗容我题纸尾,愿与竹垞为执鞭。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对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作品的评价。他首先赞扬了草窗(可能指某人对韩柳集的注释或版本)对韩柳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认为谢山的跋语中也提及了柳宗元,对比之下,其他学者的作品显得暗淡无光。接着,他高度评价了廖氏的学识,认为其成就堪比韩柳,且提到墨迹中的欧体书法令人眼前一亮。
诗人感叹自己自幼便喜好柳宗元的文章,六十岁时能见到如此珍本,已非青春年少时可比。他表示即使到了老年,仍会反复研读,追求作品的纤秾简古之美。他还赞赏潘君对古籍的热爱,不吝惜重金收藏,并邀请对方一同探讨,甚至愿意为其执鞭,表达敬意。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情感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