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宋 · 苏轼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景观的诗歌。开篇“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描绘出诗人在严寒中年华老去的情形,但他并不悲哀,而是选择了“闭目坐,丹府夜自暾”,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温暖自己。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着,“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显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淡定与自得。这里的“方寸”指的是心灵的所在,而“羲轩”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府,象征着精神上的自由和飞扬。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表明诗人面对自然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而“平生学踵息,坐觉两?温”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领悟,即便是在静坐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下半首“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描写了诗人在大雪之中驻足留连,创作雪诗的情景。这里的“鞭箠痕”则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刻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原野时的感慨之情。这里的“黎元”指的是平民百姓,而“悲歌”则是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这两句通过描写狩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活动的观察,同时也映射出一种对于生命活力和自由的赞美。
最后,“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李丞相的告别之情。这一段落通过“踪迹”与“窟穴”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生命活动的自由和尊严,而“吾将反丘园”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归宿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