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轮祗在屋西头,一掌偏能障好秋
出处:《后秋兴八首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银轮祗在屋西头,一掌偏能障好秋。
剪纸不消人世暗,拨灰难扫月宫愁。
黑云有垒迷乌鹊,金水无波洗白鸥。
最是三分明月夜,二分应不属扬州。
剪纸不消人世暗,拨灰难扫月宫愁。
黑云有垒迷乌鹊,金水无波洗白鸥。
最是三分明月夜,二分应不属扬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未现而心已满的情境。诗人以“银轮”比喻月亮,设于屋西,暗示月亮虽未现身,却已占据人心。一掌之隔,象征着距离与期待,月亮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剪纸不消人世暗”,通过剪纸这一传统习俗,表达出人们试图用节日的喜庆来驱散现实的阴霾,但内心的忧愁与世界的黑暗似乎难以被轻易抹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
“拨灰难扫月宫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月宫象征着理想与宁静,但即使尽力清除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内心的忧愁依然无法完全消除,如同月宫之愁难以拨除。这里蕴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
“黑云有垒迷乌鹊,金水无波洗白鸥”,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以乌鹊迷失于黑云之中,白鸥难以在平静的金水中洗涤,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方向与安宁的艰难。黑云与乌鹊、金水与白鸥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主题。
“最是三分明月夜,二分应不属扬州”,结尾两句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中秋之夜,强调了尽管月亮未在扬州出现,但其光芒仍能照亮整个夜晚,寓意着无论身处何地,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人带来希望与温暖。同时,“三分明月夜”也暗示了时间的短暂与珍贵,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每一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光明与希望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