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莽已封三尺土,蓼莪长抱百年心
出处:《翁五松朝均庐墓资山乘暇一访偶成》
明 · 朱浙
古寺平芜一鹤林,月明华表断遗音。
惊风摵摵鸣黄叶,疏雨哓哓咽墓禽。
宿莽已封三尺土,蓼莪长抱百年心。
瘦筇踏遍苍山路,来款柴扉话绿阴。
惊风摵摵鸣黄叶,疏雨哓哓咽墓禽。
宿莽已封三尺土,蓼莪长抱百年心。
瘦筇踏遍苍山路,来款柴扉话绿阴。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翁五松朝均庐墓资山乘暇一访偶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伤的秋日古寺景象。首句“古寺平芜一鹤林”,以“古寺”点出环境的沧桑,而“平芜一鹤林”则暗示了孤独与寂寥,鹤的意象常寓孤独高洁之志。
“月明华表断遗音”进一步渲染了清冷氛围,月光洒在古老的华表上,昔日的仙人传言已无从寻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色彩。
“惊风摵摵鸣黄叶,疏雨哓哓咽墓禽”两句通过自然声响,如风吹落叶的沙沙声和细雨打在鸟儿身上的滴答声,描绘出秋夜的凄凉,同时也暗含对亡者的哀思。
“宿莽已封三尺土,蓼莪长抱百年心”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宿莽象征着长久的思念,而“百年心”则寄托了对逝者永恒的哀悼之情。
最后,“瘦筇踏遍苍山路,来款柴扉话绿阴”以诗人拄杖漫步山间,寻找与亡者心灵交流的方式,展现了他对亡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绿色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古寺、月色、风叶、雨声的描绘,以及对故人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死、怀念与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