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秋意长,池馆静而閟
出处:《苍山感秋》
元 · 范梈
苍山秋意长,池馆静而閟。
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
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
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
后去三十年,直可肩圣知。
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
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
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
勿谓仙学难,此道可立致。
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
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
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
后去三十年,直可肩圣知。
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
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
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
勿谓仙学难,此道可立致。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苍山感秋》描绘了一幅秋意浓厚的山野景象,展现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首句“苍山秋意长”以寥寥数语勾勒出苍翠山峦中弥漫的秋意,暗示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
“池馆静而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馆舍静谧,仿佛与外界喧嚣隔绝。接下来,“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雨后的竹林显得更加清新,深夜里飞舞的萤火虫更添了几分幽寂之美。
诗人借古喻今,提及“皇羲世云远,雅颂日凋弊”,感叹古代先贤如伏羲的时代已远去,传统的雅颂诗篇日渐式微。他感慨自己“举手遏颓波,谁识作者志”,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可能鲜有人理解他的抱负。
“乌啼鲁东门,泗水不染袂”引用典故,表达清白自守的决心,即使时光荏苒,三十年后,诗人仍怀有超越圣贤的知识追求。“机关系风化,词语特细事”揭示了诗歌对于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他认为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游戏,而是关乎道德教化的大事。
最后,“月落闭虚帘,坐梦太古帝”描绘诗人独自在月落时分闭门沉思,梦想着与古代圣贤对话的场景。他“扬眉赪玉色,尽发养生秘”,透露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认为修炼之道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能达到。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个人修为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