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
出处:《寄题陈氏峥庐》
清 · 黄遵宪
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
居此三四世,手执茅衣屋。
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
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
自官教我耕,暂学种蔬蔌。
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
门前桑竹茶,坐我树阴绿。
携儿哺鸡雏,反盎有馀粥。
倘官遂设施,庶几一年蓄。
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
炭船溯湘来,篙工偶托足。
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
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
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
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
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
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
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
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
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
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
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
居此三四世,手执茅衣屋。
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
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
自官教我耕,暂学种蔬蔌。
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
门前桑竹茶,坐我树阴绿。
携儿哺鸡雏,反盎有馀粥。
倘官遂设施,庶几一年蓄。
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
炭船溯湘来,篙工偶托足。
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
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
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
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
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
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
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
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
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
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
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病农夫的悲惨生活与社会的不公。诗中的老农因病无力耕作,生活困苦,仅能勉强度日。他通过学习种植蔬菜以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的田地仍荒芜,生活资源极度匮乏。在官府的教导下,他开始尝试耕种,希望能有所积累,然而,命运却在他即将收获新麦之时,发生了变故。
炭船从湘江而来,带来陈年的米粮,这本是为灾年准备的救济物资,但在实际分配中却未能惠及这位老农。长沙的行人肩挑着米粮,欢声笑语,而老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敢触碰半粒粮食。社会上的人们似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老农的困境视而不见。
诗中表达了对官府忽视民众疾苦的批评,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农的贫困与他人生活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