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
出处:《兵后登大内芙蓉阁宫人梳洗处》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
手拊沈香阑,美人已东征。
美人未去时,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
美人既去时,阁下麋鹿走,阁上鸱枭鸣。
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
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莲宝炬错落悬珠楹。
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
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夜蟾蜍窥玉屏。
手拊沈香阑,美人已东征。
美人未去时,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
美人既去时,阁下麋鹿走,阁上鸱枭鸣。
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
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莲宝炬错落悬珠楹。
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
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夜蟾蜍窥玉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粲粲:形容鲜明、灿烂。芙蓉阁:以芙蓉装饰的楼阁。
沈香阑:沉香木制作的栏杆。
绿云鬟:形容女子乌黑的发髻。
紫鸾笙:紫色凤凰形状的笙箫。
麋鹿:野兽,象征荒凉。
鸱枭:猫头鹰,象征凄凉。
万年枝:长寿的树木,可能指松柏。
遗钿碎珥:遗留的首饰。
金莲宝炬:华丽的灯具。
锦梁:装饰华丽的屋梁。
蟾蜍:月亮上的生物,这里指月光。
玉屏:装饰有玉石的屏风。
翻译
明亮的芙蓉阁,我登高望远眼光明亮。手抚沉香栏杆,美人已向东征战离去。
美人未离去时,清晨梳理乌黑发髻,傍晚吹奏紫色凤笙。
美人离开后,阁下麋鹿乱跑,阁上传来猫头鹰的叫声。
近在咫尺的江山笼罩在烟雾中,万年树上的秋风吹过,充满哀伤。
空余失落的首饰散落在玉案,金莲花灯和宝炬交错悬挂于柱子。
杨柳青青,芙蓉幽深。
美人不在,只有泪水空流,锦梁上的双燕来去无常,夜晚月兔映照着玉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美人的离去与留下的情景。开篇"粲粲芙蓉阁,我登双眼明",便以宏伟的建筑物—芙蓉阁为背景,通过"手拊沈香阑",不仅传达了当时的奢侈生活,更透露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紧接着的"美人已东征",则直接点明了美人的离去。
接下来的两句"朝理绿云鬟,暮吹紫鸾笙"描绘了美人在未离开时日常梳洗打扮的情景,色彩斑斓,形象鲜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然而随后的"阁下麋鹿走,阁上鸱枭鸣"转而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情景,反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美人离去后的寂寞与空旷。接着的"江山咫尺生烟雾,万年枝上悲风生"则更深化了这种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诗中人物对美人的渴望和不舍。
后半部分"空有遗钿碎珥狼籍堆玉案,空有金莲宝炬错落悬珠楹"通过对宫阙内饰物的描写,表现了美人留下的痕迹与诗人的怀念。紧接着"杨柳兮青青,芙蓉兮冥冥"则以淡雅的笔触渲染出一幅春日无边的画面,使人不由得感慨。
最后两句"美人不见空泪零,锦梁双燕来又去,夜夜蟾蜍窥玉屏"更是将这种离别之苦和孤寂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在构思上层层递进,在情感表达上亦渐入佳境,是一篇颇具意境的古典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