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子长非我事,一区何处不夷犹
出处:《张石川书来约会杭城议共远游》
明 · 孙承恩
故人约我事清游,兹兴年来百不留。
曾欲天台观瀑布,遂登庐岳访浮丘。
枯筇短屐三高墓,明月清风八咏楼。
屈子子长非我事,一区何处不夷犹。
曾欲天台观瀑布,遂登庐岳访浮丘。
枯筇短屐三高墓,明月清风八咏楼。
屈子子长非我事,一区何处不夷犹。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题为《张石川书来约会杭城议共远游》。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出游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首句“故人约我事清游”,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相约,以及这次出游的性质——清雅、宁静。接下来,“兹兴年来百不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对出游之乐的渴望,但往往未能如愿以偿。
“曾欲天台观瀑布,遂登庐岳访浮丘”两句,通过列举两个具体的出游地点——天台山和庐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向往。天台山以其壮观的瀑布闻名,庐山则因传说中的仙人浮丘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枯筇短屐三高墓,明月清风八咏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三高墓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墨客的墓地,诗人在这里缅怀先贤;八咏楼则可能是某个地方的著名景点,诗人在此欣赏明月清风,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屈子子长非我事,一区何处不夷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屈原和司马迁的敬仰,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并不热衷于他们的事业,而是更倾向于享受生活中的闲适与宁静。这里的“一区何处不夷犹”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