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声殷地厚,洪源泻天悭
出处:《游密庵分韵赋诗得还字》
宋 · 朱熹
我行得佳友,胜日寻名山。
春山既妍秀,清溪亦潺湲。
行行造禅扉,小憩腰脚顽。
穷探意未已,理策重跻攀。
入谷翳蒙密,俯涧随泓湾。
谁将百尺绡,挂此长林间。
雄声殷地厚,洪源泻天悭。
伟哉奇特观,偿此一日闲。
所恨境过清,悄怆暮当还。
顾步三叹息,人生何苦艰。
春山既妍秀,清溪亦潺湲。
行行造禅扉,小憩腰脚顽。
穷探意未已,理策重跻攀。
入谷翳蒙密,俯涧随泓湾。
谁将百尺绡,挂此长林间。
雄声殷地厚,洪源泻天悭。
伟哉奇特观,偿此一日闲。
所恨境过清,悄怆暮当还。
顾步三叹息,人生何苦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我行得佳友,胜日寻名山”点明了旅程的愉悦与同伴的欢聚,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接着,“春山既妍秀,清溪亦潺湲”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山色之美与溪水的轻柔流淌,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行行造禅扉,小憩腰脚顽”则透露出诗人对禅宗文化的向往与探索,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接下来的“穷探意未已,理策重跻攀”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表面的欣赏,而是深入探索自然之美的决心。
“入谷翳蒙密,俯涧随泓湾”描绘了深入山谷的探险之旅,以及跟随水流探寻未知的勇气。而“谁将百尺绡,挂此长林间”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赞美了大自然中隐藏的美,如同珍贵的丝绸挂在高大的树林之间。
“雄声殷地厚,洪源泻天悭”则通过声音与水流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宏伟,仿佛大地在震动,天上的水源在吝啬地倾泻。最后,“伟哉奇特观,偿此一日闲”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奇景的赞叹,以及对短暂宁静时光的珍惜。
然而,“所恨境过清,悄怆暮当还”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遗憾与不舍。“顾步三叹息,人生何苦艰”则是对生命无常、世事艰难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