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皓皓。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简的作品,表达了对孔子言论的崇敬和深刻理解。诗中“大哉孔圣之言”一句直接点出了孔子的伟大智慧,接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这几句强调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和抽象性,需要通过内心的体悟才能真正领会。诗人认为不通过表面的视觉和听觉,而是通过内在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这几句则批评了一些自称为孔子的弟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教导,只是表面上的附和。接着,“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皓皓。”诗人赞扬了曾参(曾子)的智慧,尽管年纪尚轻,却已经领悟了孔子的高深道理。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这句话表达了对曾参教导的肯定,即使是最为困难和急躁的情况下,也能显现出曾参教诲的完美。然后,“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诗人认为子思(孔子的学生)和孟子(孔子的后学)的思想接近,但遗憾的是有些人虽然有所觉悟,却又陷入大的误解,导致他们的言论对正道造成了伤害。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这几句表达了对于那些名声在外,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孟之道的人的批评,他们的言论容易迷惑后来的学者。
最后,“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比一二十年觉者寝寝多,几二百人其天乎。”诗人希望能够早晨在家庭中就专注于孔子的教导,彻底清除各种异说,以明示大道。并且感叹,如果能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让人们觉悟,那么或许会有两三百人达到这种境界。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高度推崇,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当时学术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名不副实、误解经典等的批评态度。诗中的语言和意象都非常深刻,显示出诗人的高超文学功底和深厚的儒家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