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独怜八代文衰后,费尽元和一老心全文

独怜八代文衰后,费尽元和一老心

明 · 林光
晚仗遗经自警箴,乾坤曾不乏知音。
人逢会意少逾老,天有何言古到今。
岘石每嫌标姓字,汉江偷把濯陈襟。
独怜八代文衰后,费尽元和一老心

鉴赏

这首诗《南阳庄国华国宾诗来徵文次韵奉答》由明代诗人林光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文学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首联“晚仗遗经自警箴,乾坤曾不乏知音”,开篇即以“晚仗”、“遗经”点明了诗人晚年对古代典籍的追思与自我警醒,同时也表达了对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知音之美的感慨。这里,“遗经”不仅指古代的典籍,也暗喻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晚仗”则象征着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价值。

颔联“乾坤曾不乏知音,人逢会意少逾老”,进一步阐述了知音难遇的主题。诗人认为,在广阔的天地间,尽管知音不易得,但人们在理解与共鸣上却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既是对人生经历丰富后更易理解他人情感的肯定,也是对知音之间心灵契合的赞美。

颈联“岘石每嫌标姓字,汉江偷把濯陈襟”,运用了岘山石与汉江水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与清白的思考。岘石标姓字,意味着追求名利;而汉江濯陈襟,则象征着洗涤内心的尘埃,保持清白。这一联通过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名利与道德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内心纯净的向往。

尾联“独怜八代文衰后,费尽元和一老心”,将话题转向文学与时代变迁。诗人感叹于八代文风的衰落,表达了对元和年间(唐朝时期)文学繁荣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在文学创作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的感慨。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珍视,以及对历史变迁中文化兴衰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生活、社会现象及文化传承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