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今主边计,积粟丘阜小
出处:《和许总卿 其一》
宋 · 王之望
孔明屡出师,常苦粮食少。
公今主边计,积粟丘阜小。
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
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
公今主边计,积粟丘阜小。
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
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
注释
屡出师:多次出征。常苦粮食少:经常为粮食短缺而忧虑。
公今主边计:您现在负责边境的军事计划。
积粟丘阜小:储存的粮食堆积如山,但相对需求仍少。
卧龙志空大:卧龙(诸葛亮)志向远大。
流马功竟杳:流马(一种运输工具)的功效未能充分发挥。
当时若得公:如果在那时得到您。
大事指顾了:那么大事就能轻易完成。
翻译
诸葛亮多次出兵征战,常常为粮食不足而苦恼。如今您主持边境的策略,储存的粮食虽多但相比需求仍显微小。
卧龙先生的壮志豪情无比宏大,但运输粮草的‘流马’方法成效却难以显现。
如果当时能得到您的帮助,那么大事就能轻易解决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和许总卿(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孔明)的赞美。诗人的笔触先描绘出孔明屡次领兵作战,常常苦恼于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接着转到“公今主边计”,这里的“公”指的是许总卿,而“主边计”则是说许总卿在边疆地区处理军事筹划和粮食储备的重要职责,尽管积累的粮食如丘阜般不多,但已经显示出他的能力。
诗人通过“卧龙志空大,流马功竟杳”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孔明的敬仰之情。“卧龙”是诸葛亮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他雄伟的抱负和远大的志向;“流马”则形容军马如流水般奔腾,显示出孔明用兵如神的才能。最后一句“当时若得公,大事指顾了”,诗人设想如果当初能得到像许总卿这样的贤才辅佐,大事就能轻松解决,这里体现出了对许总卿能力的高度评价和对历史的无限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化的历史人物及现实中能够担当重任者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边疆安危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