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所见而归,还此数茎须全文

何所见而归,还此数茎须

出处:《赠张仪吉还钱塘
明 · 张萱
嗟君苦行役,繄我苦端居。
端居何所苦,身若拘橛株。
行役何所苦,茫茫将焉如。
忆昔五年前,君曾学珈瑜。
瘦藤拄破衲,怀有摩尼珠。
咏我笠屐图,念我箪瓢癯。
前无潜与洪,气味蔬笋殊。
一别雨绝天,阔焉閒居诸。
戊午夏四月,何来意勤渠。
袖中出新诗,字字璠与玙。
入云裂金石,倾耳谐笙竽。
祝我百千岁,不为食无鱼。
再拜忽大笑,自怜非故余。
摩顶已胜簪,树颏如栖苴。
往事勿复道,返服寻故墟。
君诚贾浪仙,我岂昌黎与。
何所见而逃,残此千金躯。
何所见而归,还此数茎须
逢场皆作戏,儒佛何拘拘。
我岁已初度,冉冉过隙驹。
婚嫁尚未毕,徘徊岐路衢。
本来有发僧,未乞剃头书。
我今欲作佛,君胡遽归儒。
感君远来意,聊复驻须臾。
老我柳生肘,更为儿女驱。
相对阻啸歌,不能朝夕俱。
君去从何方,君意将何需。
出门即羊肠,谁能曳长裾。
寒暄各异态,胶漆亦可渝。
我虽能说项,宁无鬼揶揄。
有书不见答,上天谁吹嘘。
所以苏子瞻,掷笔长欷歔。
明珠必按剑,不如弃路隅。
何以塞君望,中夜步庭除。
举头见河汉,历历种白榆。
安得榆为钱,持赠满君车。
解脱行役苦,高枕故园庐。
分袂更申章,效我一得愚。
努力事千秋,无负此头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写给友人张仪吉的赠别之作,名为《赠张仪吉还钱塘》。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嗟君苦行役”,感叹友人奔波劳碌,后句“繄我苦端居”转而抒发自己在家中的孤独之苦。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行役与端居的苦楚,引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提到五年前,友人曾学珈瑜(可能指某种修炼或修行),瘦藤拄杖,怀揣摩尼珠(佛教中的宝珠,象征智慧和财富),吟诵笠屐图(可能是描绘友人出游的画作),念及友人的清贫和独特气质。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岁月,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

然而,时间的流逝使得两人相隔甚远,彼此难以相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友人携新诗来访,字字珠玑,仿佛金石之声,又如音乐般和谐。友人祝愿诗人长寿,并表示即使生活困顿,也不会因无鱼而烦恼。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示感激,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还提到,友人似乎在逃避某些事物,不愿继续承受生命的重压,而诗人则在婚嫁之事上尚未完成,感到彷徨。诗人自嘲自己并非真正的佛教徒,却在追求成佛的路上,而友人却选择回归儒家之道。这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远来的感激之情,希望在夜晚能够陪伴友人片刻,共同仰望星空,寻找心灵的慰藉。他想象着如果能化作金钱,便能赠予友人,以解其行役之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友人能放下世俗的束缚,回到故乡,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