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丹熟留烟灶,华表人归想道书
出处:《谒仙蜕丁野鹤》
明 · 何吾驺
閒云晴日护空庐,遗蜕翛然万象疏。
须发尚存那是幻,尘埃不动总成虚。
山中丹熟留烟灶,华表人归想道书。
谁去谁来真野鹤,月明潮落事何如。
须发尚存那是幻,尘埃不动总成虚。
山中丹熟留烟灶,华表人归想道书。
谁去谁来真野鹤,月明潮落事何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隐居生活图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然境界的向往。
首句“閒云晴日护空庐”,以“閒云”和“晴日”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空庐则象征着诗人的隐居之所,仿佛与世隔绝,独享这份宁静。接下来,“遗蜕翛然万象疏”一句,运用了“遗蜕”这一典故,比喻诗人已脱离世俗的束缚,心灵自由自在,与周围的世界保持了一种超然的距离,万物似乎都显得更为疏远。
“须发尚存那是幻,尘埃不动总成虚”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即使身体还在,但那只是幻象;而尘埃不随风动,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的内在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山中丹熟留烟灶,华表人归想道书”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场景。山中丹药成熟,烟灶飘香,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华表上的人归,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回归,或是对某种信仰的追寻,而“道书”则代表了对智慧和真理的探索。
最后,“谁去谁来真野鹤,月明潮落事何如”以“野鹤”自比,表达了诗人如同野鹤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在月光皎洁、潮水退去的夜晚,诗人或许在思考着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