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视子平如已死,世嗤张翰不求名
出处:《述怀有作》
宋 · 陈造
青奴白牯共幽情,鹭只鸥双自旧盟。
家视子平如已死,世嗤张翰不求名。
马牛见命从浮俗,螟蠃观傍得此生。
千载渊明吾易地,心期端有不容声。
家视子平如已死,世嗤张翰不求名。
马牛见命从浮俗,螟蠃观傍得此生。
千载渊明吾易地,心期端有不容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幽情:深沉的情感。鹭只鸥双:鹭鸟成对鸥鸟成双。
子平:古人名,比喻淡泊名利。
世嗤:世人嘲笑。
浮俗:世俗潮流。
螟蠃:蝼蛄一类的小虫。
心期:内心期望或志向。
不容声:不会被他人言论所影响。
翻译
青奴白牯共享着深沉的情感,鹭鸟成对鸥鸟成双,坚守着古老的约定。看待生活就像对待子平(古人名,比喻淡泊名利),如同他已经死去,世人嘲笑张翰(东晋人,以辞官归隐著名)不追求名声。
马和牛随波逐流于世俗,蝼蚁与蜾蠃在一旁观察,似乎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千年时光变换,如果我是陶渊明,即使身处他处,内心深处的志向也不会改变,不会被他人言论所左右。
鉴赏
这首诗以"青奴白牯共幽情"起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青奴(青色的马)与白牯(白色的牛)相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接着,诗人提到鹭鸟和鸥鸟成双结对,暗示自己对旧日友情的坚守,即使在世俗的眼光中显得不合群。
"家视子平如已死,世嗤张翰不求名",诗人借子平(汉代隐士)和张翰(晋人,以辞官归隐著名)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宁愿像他们一样过着不被世人理解的生活。"马牛见命从浮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不屑,认为自己如同马牛一般随波逐流。
"螟蠃观傍得此生",螟蛉虫(一种昆虫)旁观世事,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享受简朴自然的生活。最后,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示如果有机会,他宁愿与渊明交换位置,过上心灵自由的生活,"心期端有不容声",表明他的志向和心境是深藏不露的,不愿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