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野性乐閒寂,况值秋气清全文

野性乐閒寂,况值秋气清

出处:《移石种竹橘
宋 · 张镃
野性乐閒寂,况值秋气清
旋即东墙隈,削苔方甃平。
石立稍退步,薜荔缠珠缨。
橘香湖海趣,竹翠山林情。
二物昔所嗜,未暇同经营。
环种近百竿,叶叶琴筑声。
对植才两树,颗颗金玉明。
交枝与丛稍,拂巾须缓行。
其间两席地,幽致吾主盟。
静极坐累刻,焉有世虑萦。
人生会心处,小大景不争。
长年兴无涯,风月随阴晴。
抽萌及吐蕊,预喜春林荣。
客来开茗炉,礼意固匪轻。
作诗渐忘言,此语亦老成。
杜门安蹇拙,何急谋虚名。

拼音版原文

xìngxiánkuàngzhíqiūqīng

xuándōngqiángwēixiāotáifāngzhòupíng

shíshāo退tuìchánzhūyīng

xiānghǎizhúcuìshānlínqíng

èrsuǒshìwèixiátóngjīngyíng

huánzhǒngjìnbǎi竿gānqínzhùshēng

duìzhícáiliǎngshùjīnmíng

jiāozhīcóngshāojīnhuǎnxíng

jiānliǎngyōuzhìzhǔméng

jìngzuòlèiyānyǒushìyíng

rénshēnghuìxīnchùxiǎojǐngzhēng

chángniánxīngfēngyuèsuíyīnqíng

chōuméngruǐchūnlínróng

láikāimíngfěiqīng

zuòshījiànwàngyánlǎochéng

ménānjiǎnzhuōmóumíng

注释

野性:指野外的自然本性。

翻译

我喜好野外的宁静,尤其在秋天的清凉中。
立刻来到东墙下,清除苔藓平整地面。
石头立起,我后退一步,薜荔藤蔓如珠串般缠绕。
橘子的香气和湖海的趣味,竹子的翠绿和山林的情感交织。
这两种事物向来吸引我,但还没空去精心照料。
环绕种植了近百竿竹子,每一片叶子都像琴弦发出声音。
两棵竹子相对而植,颗颗竹笋如金玉般明亮。
交错的枝条和丛生的竹梢,行走时需要慢慢拂过衣巾。
在这两席之地,我独自享受幽深的意境,我是这里的主宰。
静坐良久,哪里还有世俗的忧虑呢。
人生中那些触动心灵的时刻,无论大小,都不应被争斗。
长久以来,我的兴趣无穷,风月之事随着天气变化。
看到竹子发芽开花,我提前为春天的繁茂感到欣喜。
客人来访,我煮茶待客,礼仪深厚。
写诗时渐渐忘记言语,这种感觉已变得成熟。
我选择闭门独处,不急于追求虚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自然的山林景象,诗人在此环境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开篇“野性乐閒寂,况值秋气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秋天清新的气候给心灵带来的清澈。

接着,“旋即东墙隈,削苔方甃平”写出了修剪青苔,以整治墙隙的情景。这些动作虽小,却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和热爱。随后“石立稍退步,薜荔缠珠缯”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丽画面,其中“石立”可能是一处假山或者石头,而“薜荔缠珠缯”则形象地表达了植物生长的旺盛。

在“橘香湖海趣,竹翠山林情”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橘树和竹子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接下来的“二物昔所嗜,未暇同经营”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因为忙碌而未能同时照料它们的遗憾。

“环种近百竿,叶叶琴筑声”则描绘了一片竹林的景象,其中“环种”指的是围绕种植,而“叶叶琴筑声”则形容了竹叶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如同琴音一般。紧接着,“对植才两树,颗颗金玉明”中,“对植”意味着面对这些植物的栽培与欣赏,而“颗颗金玉明”则用来形容橘子成熟后的光泽和美丽。

在“交枝与丛稍,拂巾须缓行”一句中,“交枝”指的是树枝间的纠缠,而“丛稍”则是细小的枝条。诗人提醒自己要小心翼翼地通过这些缠绕,以免损伤到它们。

随后,“其间两席地,幽致吾主盟”表达了在这片自然中设立两个座位,进行某种约定或者承诺的意愿。诗人寻找内心的平静,在“静极坐累刻,焉有世虑萦”一句中,用“静极”形容到了极致的宁静,而“累刻”则是时间的流逝。“焉有世虑萦”表明在这宁静中,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忧虑。

接着,“人生会心处,小大景不争”写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即在内心深处寻找平衡,不去计较世间的小事。紧接着,“长年兴无涯,风月随阴晴”则表达了对未来岁月的美好憧憬,以及愿意接受自然界变幻莫测的风月。

“抽萌及吐蕊,预喜春林荣”一句中,“抽萌”指的是新芽的生长,而“吐蕊”则是花朵的绽放。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和自然界的繁盛表示了期待。

最后,“客来开茗炉,礼意固匪轻”写出了待客时点燃香炉,以示敬意的行为,而“作诗渐忘言,此语亦老成”则表达了在创作诗歌时逐渐淡忘语言的束缚,以及这种境界也是随着岁月增长而自然形成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内心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