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
出处:《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唐 · 戴叔伦
方丈萧萧落叶中,暮天深巷起悲风。
流年不尽人自老,外事无端心已空。
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流年不尽人自老,外事无端心已空。
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方丈:指寺庙中的住持或主持。萧萧:形容落叶声或风声凄凉。
暮天:傍晚的天空。
悲风:带有悲伤情绪的风。
流年:流逝的岁月。
尽:完,全部。
人自老:人自然会随着岁月变老。
外事:指外界的事情,非个人之事。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心已空:内心感到空虚。
家近:家靠近。
小山:小型的山丘。
海畔:海边。
身留:身体留在。
环卫:环绕保护。
荫墙东:东墙下的阴凉处。
遥闻:远远听到。
相访:互相拜访。
频逢:频繁遇到。
雪:雪天。
寒宵:寒冷的夜晚。
谁与同:和谁一起。
翻译
在方丈寺中,落叶萧瑟,傍晚时分深巷里刮起了悲伤的风。时光荏苒,人却在不知不觉中老去,世事纷扰,内心已空荡无存。
我家靠近海边的小山,身处环绕的环境,东墙下有荫蔽。
远远听到有人来访,频繁在雪天,寒冷的夜晚谁能共饮一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方丈萧萧落叶中,暮天深巷起悲风"两句,通过对寺院落叶声响和傍晚时分的凄清风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秋尽人老、万象皆空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流年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家近小山当海畔,身留环卫荫墙东"两句,则写出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心已远离尘世,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超脱。这里的小山和海畔,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摹,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怀念以及孤独生活中的偶尔慰藉。雪,可以代表远方朋友的问候和关切,而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借酒浇愁,却又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没有知音可以共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超然世外的高洁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人生易逝和孤独生活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