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飒洞壑鸣,五月寒人骨
歌声起铜鞮,至今名未歇。
我侯有仙标,邈与世人绝。
抱琴出邑郭,来采石淙蕨。
石淙何潺湲,流水喷玉屑。
萧飒洞壑鸣,五月寒人骨。
方塘一片石,混沌本无缺。
自从庖羲来,画作赤文裂。
远望峡水流,犹似天山雪。
此中有真赏,欲语不可说。
扫苔卧石坪,山月归可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邀请友人朱令君至楮村石淙饮酒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诗人于慎行以“山公”为引子,借用了历史典故,将自己比作那位在襄阳日醉习池月的山公,以此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歌声起铜鞮,至今名未歇。”这里借用“铜鞮”之地名,象征着音乐的美妙与流传不息,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欢歌笑语的场景,以及这份友情的深厚与长久。
“我侯有仙标,邈与世人绝。”诗人自比为拥有超凡脱俗品格的人,与世俗相隔绝,表达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
“抱琴出邑郭,来采石淙蕨。”诗人亲自携带琴出城,前往石淙采摘蕨菜,这一细节展现了他与自然亲近、生活简朴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态度。
“石淙何潺湲,流水喷玉屑。”石淙的流水潺潺,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水珠如玉屑般晶莹剔透,生动描绘了石淙的美丽景色。
“萧飒洞壑鸣,五月寒人骨。”虽然已是五月,但洞壑中传来的声音却让人心生寒意,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幽深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
“方塘一片石,混沌本无缺。”方塘中的石头,仿佛是天地间的一片空白,象征着自然的原始与完整,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自从庖羲来,画作赤文裂。”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便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绘制图案,这里的“赤文裂”可能是指自然界的某些变化或痕迹,强调了自然与人类文化的紧密联系。
“远望峡水流,犹似天山雪。”远处的峡水流动,仿佛是天山上的积雪,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远方神秘世界的向往。
“此中有真赏,欲语不可说。”在这片自然之中,诗人找到了真正的欣赏与感悟,言语难以完全表达这种内心的体验,体现了诗歌中常有的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意境。
“扫苔卧石坪,山月归可挈。”最后,诗人选择在石坪上躺下,与山月相伴,似乎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只剩下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