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居鹿岩,时来潜涧游
西坡访觉老,终日为迟留。
高谈穷古今,满坐风生秋。
令我名利心,一听浑欲休。
论诗出古律,有唱无不酬。
篇章溢缣素,锦绣烂然浮。
此老岂易得,当于前辈求。
吾生限太晚,见师已白头。
儒释道不同,相从苦无由。
三年游金溪,兀坐颜常愀。
出门无游从,独赋临清流。
金溪可无僧,孰是西坡俦。
深房锁花木,妙供罗珍羞。
益作潜涧思,刚肠如转辀。
魂梦不自禁,夜夜飞山陬。
前日遇诸涂,一笑忘百忧。
相视未及语,归袖风飕飕。
别来能几时,不觉岁月遒。
闻师结莲社,旦莫事真修。
我狂似灵运,此志那能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寄僧觉无象》。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僧人觉老交往的情景,以及对觉老的敬仰之情。
首句“我昔居鹿岩,时来潜涧游”点明了诗人往昔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鹿岩和潜涧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地方。接着,“西坡访觉老,终日为迟留”描述了诗人访问觉老的过程,表达了对觉老的尊敬和长时间停留的意愿。
“高谈穷古今,满坐风生秋”描绘了觉老与诗人交谈的场景,谈论的内容广泛,从古至今,充满智慧,使得在场的人都感到如秋风拂面,清新脱俗。这反映了觉老的学识渊博和谈话艺术。
“令我名利心,一听浑欲休”表明了觉老的言谈让诗人深受启发,使他内心对名利的追求产生了动摇,想要放下。
“论诗出古律,有唱无不酬”说明了觉老不仅在哲学上有所造诣,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与诗人相互唱和,彼此激励。
“篇章溢缣素,锦绣烂然浮”赞美了觉老的诗歌作品如同锦绣般华丽,充满了艺术魅力。
“此老岂易得,当于前辈求”表达了诗人对觉老的敬重,认为这样的智者不易得遇,应当向前辈学习。
“吾生限太晚,见师已白头”感叹自己与觉老相遇的时间太晚,见到老师时已经年迈。
“儒释道不同,相从苦无由”指出虽然儒、释、道三家思想不同,但与觉老这样的智者相交却难以实现。
“三年游金溪,兀坐颜常愀”回忆了诗人三年间在金溪的游历,心情常常沉重。
“出门无游从,独赋临清流”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清流边赋诗的孤独感。
“金溪可无僧,孰是西坡俦”询问金溪是否可以没有僧侣,暗示了对觉老的怀念。
“深房锁花木,妙供罗珍羞”描绘了觉老住处的环境,充满了宁静和美好。
“益作潜涧思,刚肠如转辀”表达了诗人对觉老的思念,内心如同车轴般转动。
“魂梦不自禁,夜夜飞山陬”形容诗人因思念而魂牵梦绕,夜夜梦回山陬。
“前日遇诸涂,一笑忘百忧”回忆了与觉老相遇时的喜悦,一笑之间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相视未及语,归袖风飕飕”描述了两人相视而笑,尚未开口交谈,诗人便离开了,留下一阵阵凉风。
“别来能几时,不觉岁月遒”感叹离别后的时间流逝之快,不知不觉中岁月已逝。
“闻师结莲社,旦莫事真修”得知觉老结社修行,早晚都在进行真实的修炼。
“我狂似灵运,此志那能投”诗人自比为狂放不羁的谢灵运,表达了自己无法追随觉老修行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僧人觉老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觉老智慧和人格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