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衢停辙迹,香篆冷炉灰
出处:《双清阁咏雪》
宋 · 黄伯固
箕伯宵声怒,髽童早语咍。
飞花先腊白,和气觉春回。
暗动云都簇,先凭雨作媒。
有情皆噤惨,无物不低摧。
阔洒吞平野,斜飞透隙埃。
朦胧山下路,孤绝水边桅。
厚载危倾压,阴机巧剪裁。
溪流连底沥,蒙岭彻尖堆。
妒舞时飘袖,催诗剩遣材。
高将凌玉阙,清可并瑶台。
密密疑霏屑,纷纷认落梅。
诹龟占䆉稏,宿鹭敛毰毸。
冻案呵吟笔,高楼殢酒杯。
市衢停辙迹,香篆冷炉灰。
试问麻衣咏,何如柳絮才。
一时聊纪事,著句郢难陪。
飞花先腊白,和气觉春回。
暗动云都簇,先凭雨作媒。
有情皆噤惨,无物不低摧。
阔洒吞平野,斜飞透隙埃。
朦胧山下路,孤绝水边桅。
厚载危倾压,阴机巧剪裁。
溪流连底沥,蒙岭彻尖堆。
妒舞时飘袖,催诗剩遣材。
高将凌玉阙,清可并瑶台。
密密疑霏屑,纷纷认落梅。
诹龟占䆉稏,宿鹭敛毰毸。
冻案呵吟笔,高楼殢酒杯。
市衢停辙迹,香篆冷炉灰。
试问麻衣咏,何如柳絮才。
一时聊纪事,著句郢难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箕伯:古代神话中的星名,象征冬至前后星辰运行的方位。髽童:古代儿童束发为髽,此处指清晨的儿童。
飞花:飘落的雪花。
和气:温暖的气氛。
云都:形容乌云密集。
麻衣:古代朴素的衣物,常用来代指隐士或贫寒之士。
柳絮才:形容女子才思敏捷,如柳絮般轻盈。
翻译
箕伯星夜怒吼,孩童清晨笑语欢快。腊月未尽雪花白,春的气息悄然回归。
乌云暗中聚集,雨水似乎在做媒介预告。
万物因情感而凄凉,无一不在低垂受挫。
大雪漫天洒落,穿透缝隙尘埃。
山脚下道路朦胧,水边孤零零的桅杆。
厚重的积雪压弯枝头,阴暗处巧妙地剪裁景象。
溪流底部流淌,山岭尖端堆积如绵。
嫉妒舞蹈时衣袖飘摇,催促诗兴,留下佳句。
高洁的雪花仿佛要升入仙境,清澈如同瑶池。
密集的雪花像细碎的粉末,纷纷扬扬似梅花落下。
占卜农事的龟甲,栖息的白鹭收拢羽毛。
寒冷的书案上,笔尖呵气写诗,高楼之上留恋美酒。
街市上的车辙停止,香烟篆字冷凝在炉灰上。
试问身穿麻衣的人,他们的诗才是否胜过柳絮纷飞。
此刻姑且记下这些事,虽然无法与郢都的诗人相比肩。
鉴赏
这首宋诗《双清阁咏雪》是黄伯固所作,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雪景的生动画面。首联“箕伯宵声怒,髽童早语咍”借古人神话中的故事,形容雪落的声音,以及孩童的欢笑声,营造出雪夜的氛围。颔联“飞花先腊白,和气觉春回”则写出雪的洁白与冬去春来的气息。
接下来,诗人通过“暗动云都簇,先凭雨作媒”暗示雪的降落过程,以及“阔洒吞平野,斜飞透隙埃”描绘大雪覆盖大地的壮丽景象。颈联至尾联,诗人细致刻画了雪落在山路上、水边桅杆上,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影响,如溪流、山岭、冻笔、高楼等,展现了雪的厚重与清冷。
诗中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如“妒舞时飘袖,催诗剩遣才”,表达了雪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最后,诗人以“试问麻衣咏,何如柳絮才”自问自答,将雪比喻为柳絮,赞美其轻盈飘逸,同时也流露出对雪景的深深喜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雪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现,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