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文翁能化俗,应知蜀道即通津
出处:《送黄鸣瑴宰梓潼》
明 · 成鹫
雄才岂合老征尘,暂借儒官作远臣。
但使文翁能化俗,应知蜀道即通津。
风云有命宁辞晚,琴鹤随身不厌贫。
我去入山君作宦,相逢那得下车人。
但使文翁能化俗,应知蜀道即通津。
风云有命宁辞晚,琴鹤随身不厌贫。
我去入山君作宦,相逢那得下车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为友人黄鸣瑴赴梓潼任职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仕途顺利、造福一方的美好祝愿。
首联“雄才岂合老征尘,暂借儒官作远臣”,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年轻有为却不得不远离家乡、投身官场的感慨。这里既是对友人抱负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官场现实的无奈。
颔联“但使文翁能化俗,应知蜀道即通津”,借用历史典故,希望友人能够像文翁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地方风气,让梓潼这片土地成为通往文明与进步的桥梁。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期许,也是对友人能力的充分信任。
颈联“风云有命宁辞晚,琴鹤随身不厌贫”,展现了友人淡泊名利、志趣高雅的形象。即使仕途不顺,也不改其志,随身携带琴鹤,享受自然之乐,体现了超脱世俗的风骨。
尾联“我去入山君作宦,相逢那得下车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开始新生活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不舍。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两人能够再次相遇,共享欢愉。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友人品格的赞美,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美好祝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