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来榻上总埃尘,口不能言睡中义
觉来榻上总埃尘,口不能言睡中义。
古今万事昼夜同,万八千年祇一寐。
荣辱事,真梦里,黄粱一枕邯郸市。
北窗谩说晋朝臣,周公不见吾衰矣。
日高丈五闭柴门,不知身世华胥氏。
不毡不被老希夷,山上白云霞流水。
得失事,真梦里,鹿蕉翻覆终成戏。
人言夜半息如雷,我纵行行还美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苍天:广阔的天空。席:躺卧。
埃尘:灰尘。
口不能言:无法表达。
昼夜同:日夜无异。
祇:只。
一寐:一次睡眠。
黄粱一枕:短暂的美梦。
邯郸市:寓言中的梦幻之地。
谩说:空谈。
晋朝臣:晋代的臣子。
周公:古代贤者。
吾衰矣:我不再年轻。
丈五:很高。
柴门:简陋的门。
华胥氏:传说中的理想国。
希夷:超脱。
山上白云:自然景象。
鹿蕉:比喻世事反复。
戏:玩笑。
息如雷:鼾声大作。
行行:行走。
美睡:好眠。
翻译
仰望苍穹,躺卧大地,沉睡中不知世间纷扰。醒来发现床榻满是灰尘,口中无法述说梦境中的深意。
古今万物日夜如一,万八千年的光阴只是一次沉睡。
荣辱得失,皆在梦中,如同黄粱一梦,在邯郸市中流转。
北窗下空谈晋朝往事,周公已逝,我不再担忧衰老。
太阳高照时我闭门静养,仿佛身处华胥氏之境。
无需毯被,老夫心境淡泊,山间白云流水伴随。
得失之事,亦是梦境,如鹿蕉翻覆,终归一场游戏。
人们言夜半鼾声如雷,我却行走自如,安享美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之中沉浸于深深的睡眠,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开篇“幕苍天,席大地,睡去不知人世事”便是如此,天地为被,为床,与自然合一,睡得无知世事。这是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合的境界。
接着,“觉来榻上总埃尘,口不能言睡中义”表明诗人醒来后,所坐之处积满了灰尘,但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在梦中的那份意境。这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一种隐喻。
“古今万事昼夜同,万八千年祇一寐”则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进行了哲学性的思考,把漫长历史和个人生命相比较,显得渺小而又平等。这里,“一寐”指的是诗人的睡眠,它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
“荣辱事,真梦里,黄粱一枕邯郸市”中,“黄粱一枕”出自《左传》,讲的是晋文公的臣子介子推辞官位,只带了一把干粮离开。这里诗人用此典故表达了对荣辱得失的超然态度,将其视为梦中之事。
“北窗谩说晋朝臣,周公不见吾衰矣”则是诗人通过历史人物来反映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周公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此处提及他,是在表达诗人对于个人功业与成就的淡然。
“日高丈五闭柴门,不知身世华胥氏”中,“日高丈五”指的是上午时分,“闭柴门”则是退隐生活的象征。这里强调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外界隔绝的态度。
“不毡不被老希夷,山上白云霞流水”继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意境。“不毡不被”意味着不受尘世羁绊,“老希夷”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得失事,真梦里,鹿蕉翻覆终成戏”在最后又一次强调了荣辱得失如同梦境,而诗人自己则像是玩弄着自然界的游戏。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睡眠与醒来之间的交替,展现了一种对世间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对个人精神状态的一种写照,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社会和政治现实的逃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