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不雨今复春,无麦无禾愁杀人
出处:《沽头闸下歌》
明 · 程敏政
闸河无人节新水,处处船头阁船尾。
人生自古行路难,咫尺直须论万里。
去秋不雨今复春,无麦无禾愁杀人。
朝来不忍倚篷看,扶携拍岸皆流民。
行河郎官不轻出,舟困闸河无了日。
我舟虽困终须行,奈此白日嗷嗷声。
人生自古行路难,咫尺直须论万里。
去秋不雨今复春,无麦无禾愁杀人。
朝来不忍倚篷看,扶携拍岸皆流民。
行河郎官不轻出,舟困闸河无了日。
我舟虽困终须行,奈此白日嗷嗷声。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沽头闸下歌》描绘了闸河两岸的凄凉景象。首句“闸河无人节新水”写出了河水上涨,但人们却因战乱或贫困而无人打理的冷清,船只随意停靠,显示出民生凋敝。接下来的“人生自古行路难,咫尺直须论万里”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艰辛,即使眼前困难看似微小,实际影响深远。
“去秋不雨今复春,无麦无禾愁杀人”两句揭示了连年歉收的严重性,没有粮食的前景令人忧虑,诗人通过“愁杀人”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同情。清晨时分,“朝来不忍倚篷看”,诗人不忍目睹沿岸流离失所的灾民,他们的哀号声“扶携拍岸皆流民”更是让人心痛。
“行河郎官不轻出,舟困闸河无了日”批评了官员们的冷漠,他们不愿轻易出面解决民众困境,船只在闸河中困顿,问题似乎永无尽头。最后,“我舟虽困终须行,奈此白日嗷嗷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愤,他自己的小舟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无法忽视那些饥饿无助的民众发出的哀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朝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