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
出处:《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
宋 · 释行海
此心偏向寂寥难,学至寂寥心自安。
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
白云深处人相别,明月圆时我独看。
极目吴天征棹远,渡头斜日落枫丹。
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
白云深处人相别,明月圆时我独看。
极目吴天征棹远,渡头斜日落枫丹。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行海所作的《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诗人以个人心境为引,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离别之情。首句“此心偏向寂寥难”,揭示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接着,“学至寂寥心自安”表达出通过学习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适。
“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描绘了秋意渐浓、风雨交加的环境,寓言着时光易逝和离别的凄凉。诗人借景抒情,将离别的情绪融入自然景象之中。
“白云深处人相别,明月圆时我独看”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暗示友人在远方,而自己在孤独中遥望明月,寄托思念。最后一句“极目吴天征棹远,渡头斜日落枫丹”描绘了目送友人舟行渐远,夕阳映照下江面如丹的画面,画面感强烈,充满了离别的哀伤与对未来的遥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寂寥生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