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全文

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

宋 · 朱熹
一窦阴风万斛泉,新秋曾此弄清涟。
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邃幽静的石井,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一窦阴风万斛泉”,开篇即以“窦”字形象地描绘了石井的入口,仿佛是自然界的神秘通道,引出“万斛泉”的壮观景象,暗示了井水之深广与丰富。这里,“阴风”不仅增添了环境的冷寂感,也暗示了井水的清凉与深邃。

“新秋曾此弄清涟”,转而描述了在初秋时节,石井中漾动着清澈的涟漪,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突出了水的纯净与活力。通过“弄”字,诗人赋予了水以生命,使之成为活跃的参与者,而非静态的景物。

“人言湛碧深无底”,接着引用他人的话,赞美石井水色的深邃与碧绿,仿佛一眼望不到底,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这里的“湛碧”不仅形容了水色的深沉与清澈,也暗示了井水的源头可能深藏不露,充满了未知的魅力。

“只恐潜通小有天”,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石井神秘性的进一步想象。诗人担心这深不可测的井水可能暗中连通着一个微小却充满神奇的小天地,激发了读者对于井下世界的好奇与遐想。这种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更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类想象力的无限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联想,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现实又充满幻想的石井世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