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出处:《万山潭作》
唐 ·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垂钓:钓鱼。坐:坐着。
盘石:大石头。
水清:水面清澈。
心亦闲:心境悠闲。
鱼行:鱼儿游动。
潭树下:潭边树下。
猿挂:猿猴挂在。
岛藤间:岛上藤蔓之间。
游女:游走的女子。
昔:从前。
解佩:解下佩饰。
传闻:传说。
此山:这座山。
求之:寻找。
不可得:无法找到。
沿月:沿着月光。
棹歌:划船唱歌。
翻译
坐在大石头上垂钓,水面清澈心境也悠闲。鱼儿在潭边树下游动,猿猴挂在岛上藤蔓之间。
从前有游女解下佩饰,传说就发生在这座山中。
如今寻找已无处寻觅,只能沿着月光划船唱着歌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开篇“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两句,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自己坐在弯曲的岩石旁边垂钓,周围的水质清澈,心境也随之平静无波。
接下来的“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水中的鱼儿在潭水中自由穿梭,而远处的小岛上,则有猿猴在藤蔓间嬉戏。这里的“潭”通常指的是深而清澈的山谷水塘,“岛”则是湖中或河中的孤立小块土地,增加了景象的层次感。
诗人随后提及历史传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这里的“游女”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仙女或美女,“昔解佩”则是指她们曾在某地留下遗物,如玉佩等。这种表述方式既增加了诗的历史感,又丰富了山水之间的情感色彩。
最后两句“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表达了诗人对这段传说无法寻觅到的遗憾,以及在明月下借助划船工具(棹)而归的无奈。这里“求之不可得”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向往与追寻,而“沿月棹歌还”则是对这份无常与孤独的一种抒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传说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