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淮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踰月
出处:《白露行》
宋 · 章甫
今岁淮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踰月。
城中又复闭南门,移市向北人纷纷。
州前结坛聚巫觋,头冠神衣竞跳掷。
缚草为龙置坛侧,童子绕坛呼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旱风终日吹黄埃。
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城中又复闭南门,移市向北人纷纷。
州前结坛聚巫觋,头冠神衣竞跳掷。
缚草为龙置坛侧,童子绕坛呼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旱风终日吹黄埃。
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淮南:古地区名,这里指某个地方。祈求:向神灵或上天请求。
踰月:超过一个月。
闭南门:关闭南城门。
移市:转移市场。
巫觋:古代指从事占卜、祭祀等活动的人。
跳掷:跳跃、挥舞。
缚草为龙:用草扎成龙形。
童子:小孩。
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古人认为它能带来雨水。
箫鼓:乐器,用于祭祀或庆祝。
旱风:干燥无雨的风。
白露:秋季的露水,古人认为象征雨水到来。
稻苗:稻田中的幼苗。
翻译
今年淮南的雨水仍然稀少,官府的祈求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城内再次关闭了南门,市场移到了北边,人们纷纷忙碌着迁移.
州府前搭建起祭坛聚集了巫师和女巫,他们头戴神帽身披神衣,激烈地跳跃祈祷。
他们在坛边绑草做成龙,孩子们围绕坛台呼唤蜥蜴的到来。
用箫鼓迎接神灵,但不知神是否降临,干旱的风吹过,扬起满天黄沙。
谁又能料到,白露转瞬即逝,稻田里的作物恐怕来不及得到雨水就枯萎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淮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情景。诗人章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和百姓在面对天灾时的焦急与无奈。首句“今岁淮南雨仍缺”直接点出干旱的主题,接着写官府祈求降雨已持续了一个月,但效果不明显,城市生活因此受到影响,市场被迫迁移至北门,人群纷乱。州前的巫觋们忙碌地举行仪式,试图借助传统方法召唤龙神和祈求雨水,孩子们围绕着搭建的神坛,呼唤着可能带来雨水的小动物蜥蜴。
“箫鼓迎神来不来”一句,通过音乐和仪式的进行,渲染出紧张而期待的气氛,然而“旱风终日吹黄埃”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干旱并未因仪式而止,反而加剧了尘土飞扬。最后两句“宁知白露只数日,稻苗焦枯恐不及”,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白露节气也无法缓解旱情,稻田里的作物即将面临枯死的危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和对生活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