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人因厌乱方思治,道本无穷岂有通全文

人因厌乱方思治,道本无穷岂有通

出处:《夜坐读书有感
宋末元初 · 于石
四山月落正昏濛,留得书灯到晓红。
千古是非昭简册,百年兴废老英雄。
人因厌乱方思治,道本无穷岂有通
植立纲常垂万世,至今周孔不言功。

拼音版原文

shānyuèluòzhènghūnméngliúshūdēngdàoxiǎohóng

qiānshìfēizhāojiǎnbǎiniánxīngfèilǎoyīngxióng

rényīnyànluànfāngzhìdàoběnqióngyǒutōng

zhígāngchángchuíwànshìzhìjīnzhōukǒngyángōng

注释

昏濛:形容天色阴暗不明。
简册:古代的书籍,这里指史书。
厌乱:对混乱局面的厌恶。
周孔:周公和孔子的合称,代表儒家学派。

翻译

四山的月亮已经落下,天色渐渐昏暗,只留下书灯照亮直到天明。
千年的对错都记载在史书中,百年来的兴衰由无数英雄见证。
人们在厌倦动乱后才渴望安定,道理本就无穷,哪有绝对的通达。
设立纲常法则流传万世,直到今天,孔子和孟子都不提自己的功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深夜里独自阅读的场景。"四山月落正昏濛",月亮已经落下,四周的山峦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留得书灯到晓红",诗人不愿意就此打断阅读的心情,将油灯继续燃烧至天亮,期待着知识的光芒照亮心灵。

接下来的两句"千古是非昭简册,百年兴废老英雄",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成败得失、英雄人物的深刻感悟。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就像书中的记载一样,是那么明晰而又值得深思。

在"人因厌乱方思治,道本无穷岂有通"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人们对于混乱状态的厌倦,以及对秩序与治理的渴望。同时,他也认识到,治理之道并无终极,可以永远探讨和完善。

最后两句"植立纲常垂万世,至今周孔不言功",诗人提出要树立和保持长久的人伦纲常,这些标准和准则能够传承给后世。而对于这些贡献,古圣先哲如周公、孔子,他们并没有显露功绩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夜晚阅读的宁静氛围,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治理之道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