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柴门宜乐只,田园远近亦康哉
出处:《我昔题南庄壁》
宋 · 晁说之
我昔柴门宜乐只,田园远近亦康哉。
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
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
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
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
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
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宜乐:适宜快乐。
田园:农田。
康哉:健康。
花摇:花朵摇曳。
笠顶:斗笠顶部。
歌去:唱歌离去。
草塞:用草填充。
白叟:老者。
披衣:穿着衣服。
甲子:指年岁。
青禽:青色的小鸟。
胡尘:战乱的尘埃。
南北东山:泛指各地。
俱可哀:都令人哀伤。
翻译
我过去在简陋的柴门前感到满足快乐,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方的田园都充满健康气息。戴着斗笠走在花丛中唱歌离去,从路边的草丛中拔些野草换取酒来。
老者穿着衣服谈论着岁月更迭(指年龄),小鸟在青苔上筑巢喂养雏鸟。
没想到有一天战乱突起,无论南北东山都笼罩在悲哀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我昔题南庄壁》,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宁静的乡村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情景。首句“我昔柴门宜乐只”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喜悦,"田园远近亦康哉"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和谐与安康。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生动展现了农耕生活中的闲适与惬意,诗人戴着斗笠,哼着歌,提着装满野草的瓶子打酒。
诗中“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白发老人谈论着岁月更迭,小鸟在莓苔上喂养雏鸟。然而,“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战乱突然爆发的遗憾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使得全诗的情感由宁静转向悲凉,反映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田园生活的美好为背景,突显了和平时期的生活乐趣,而后半部分的转折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