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重门掩,幽深秖欠溪
出处:《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
唐 · 林宽
古木重门掩,幽深秖欠溪。
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
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
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
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
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沈西。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
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
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
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
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
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
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沈西。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
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古木:古老的大树。重门:双重或多层的门。
秖欠:只差,缺少。
吏隐:官员的隐士生活。
岩栖:山岩上的栖息地。
镌幢记:雕刻在幢幢楼阁上的记号。
飞蠹:蛀虫。
漏:古代计时器,漏壶。
终南雪:终南山的雪景,象征高洁。
云阁梯:云雾缭绕的阁楼阶梯。
翻译
古老的树木环绕着深门,只差一条溪流来增添幽深。在这隐居之地,真正的官吏归隐,何需再选择山岩居住。
名姓刻在幢幢楼阁上,经书遍写在各个库房的题额。
字迹被蛀虫侵蚀,台阶与星辰的落影相齐。
僧人陪伴,静谈之中,秋虫的鸣声低沉入霜。
杂草沾满尘土,藤蔓覆盖,连薛荔鸟也迷失方向。
千堵墙壁长满衰败的苔藓,半片菊花田沐浴着微弱的阳光。
暮鼓声残,乌鸦向北飞去,夜漏已近西沉。
常常想起终南山的雪景,几次想要攀登云阁的阶梯。
有时为了寻找佳句,又怎会吝惜邀请友人同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古木重门掩,幽深秖欠溪”写出了一个被茂密树林所包围的静谧环境,门重重地关闭,溪水潺潺,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诗人通过“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表达了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没有必要去寻找更为偏远的山洞。随后的“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则展示了学者藏书于家,潜心研究之情景。
接下来的“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描绘了文字在纸上跳跃,如同星辰在夜空中散落,显示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紧接着“伴直僧谈静,侵霜蛩韵低”则是表现诗人与僧侣之间关于清净之道的交流,以及虫鸣声中的某种哲理。
“粘尘贺草没,剥粉薛禽迷”写出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而“衰藓墙千堵,微阳菊半畦”则描绘出庭院中植物生长的情况。后续“鼓残鸦去北,漏在月沈西”则是时间流逝和夜深人静的氛围。
“每忆终南雪,几登云阁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知识和精神境界追求的不懈努力。最后,“时因搜句次,那惜一招携”则是诗人在特定情感和环境下创作诗歌时的心境,表现出一种珍视每一次灵感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以及在这平静环境中的创作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