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出处:《寄中山隐讲师》
元末明初 · 张宪
问讯山中隐,中山第几重。
风廊巡夜虎,云钵听经龙。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无因净查滓,来共上堂钟。
风廊巡夜虎,云钵听经龙。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无因净查滓,来共上堂钟。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宪寄给山中隐居的讲师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对隐者的敬仰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首句“问讯山中隐”以询问的方式拉开了序幕,显示出对隐士的尊重和好奇。接着,“中山第几重”描绘了山势的深远,暗示讲师所处之地的幽深与宁静。
“风廊巡夜虎,云钵听经龙”通过想象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中夜晚的神秘与静谧,以及讲师修行生活的庄重与超然。风廊上的老虎象征着守护,而云钵中的龙则可能寓言讲师如龙一般深藏智慧,聆听佛法。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色,流水潺潺,月光洒在千条溪流上,寒冷的岩石上孤松挺立,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寂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无因净查滓,来共上堂钟”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自己能洗尽尘世烦恼,与讲师一同享受禅修的清净生活,敲响山寺的钟声,共享心灵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修养的敬仰,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传统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