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出处:《次韵前人伤古》
宋 · 陈著
当年天与裤中儿,天到如今不与时。
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
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欺。
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
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与:赋予, 比喻初生时的纯真。裤中儿:比喻孩童无知无邪。
不与时:不顺应时势。
事变:世事变化。
风涛: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
地轴:比喻国家或政权的根基。
军声:军队的呐喊声。
电雹:形容声音响亮如电闪雷鸣。
佛会:佛教用语,指佛祖的慈悲或信仰者聚集。
甘自痴:甘愿陷入痴迷状态。
旗盖:旗帜和车盖,代指君王。
□驾:古代帝王出行的仪仗,此处可能缺失具体字。
太乙:道教中的尊神名,此处可能指代君王。
欺:欺凌, 威胁。
翻译
当年上天赋予孩童般的天真,如今上天不再顺应时势。世事变化如同风浪翻腾大地,军队的呐喊如电闪雷鸣般激烈。
鬼神之蓝掌控国家却陷入困境,佛祖守护城池甘愿陷入痴迷。
旗帜已经跟随天子离去,留下西太乙又有谁能欺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前人伤古》,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英雄孤独的感慨。首句“当年天与裤中儿”以奇特的比喻,暗示主人公曾有过非凡的出身或际遇;“天到如今不与时”则揭示了世事无常,英雄不再被时代所接纳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激烈和风云变幻,显示出时代的动荡不安。“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则借典故,表达对统治者决策失误和英雄坚守自我牺牲的哀叹。
最后两句“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欺”,“旗盖”象征权势,“□驾”可能指逝去的君主,表达出权力转移后的失落感,以及对后继无人的忧虑。诗人以“太乙”代指天地自然,暗示即使人事更迭,自然规律依然不变,无人能违抗。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体现了陈著对历史沧桑和英雄命运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