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曲,连理枝,一朝变作凄凉词
出处:《朱弦词》
明 · 郑文康
我琴有弦,我弦孔朱,得之尚记结发时。
入指声琳琅,照眼光陆离。
朝朝暮暮长相随。
房中奏之无不合,家人听之无不宜。
无何三十年,忽尔中绝东与西。
合欢曲,连理枝,一朝变作凄凉词。
鸾胶不可致,岁暮无还期。
朱弦朱弦兮系我思,安得新弦兮差似之。
入指声琳琅,照眼光陆离。
朝朝暮暮长相随。
房中奏之无不合,家人听之无不宜。
无何三十年,忽尔中绝东与西。
合欢曲,连理枝,一朝变作凄凉词。
鸾胶不可致,岁暮无还期。
朱弦朱弦兮系我思,安得新弦兮差似之。
鉴赏
这首《朱弦词》是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通过描述一把古琴及其与主人公情感的紧密联系,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我琴有弦,我弦孔朱”,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古琴的外观特征,弦孔为朱红色,既点明了琴的材质,也暗示了琴的珍贵与主人的珍爱之情。“得之尚记结发时”一句,将古琴与主人的初次相遇比作青梅竹马,强调了琴与主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接着,“入指声琳琅,照眼光陆离”描绘了弹奏时的声音与光影效果,琳琅之声和陆离之光,不仅渲染了音乐的美妙,也象征着情感的激荡与心灵的触动。“朝朝暮暮长相随”则表达了主人与古琴形影不离,日日夜夜相伴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依恋。
“房中奏之无不合,家人听之无不宜”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古琴在家庭中的和谐作用,无论是主人还是家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愉悦与安宁,体现了古琴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然而,好景不长,“无何三十年,忽尔中绝东与西”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三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古琴突然中断了演奏,仿佛是情感的断裂。接下来,“合欢曲,连理枝,一朝变作凄凉词”通过比喻,将原本欢乐的合奏变成了哀伤的独白,暗示了情感的转变和失落。
“鸾胶不可致,岁暮无还期”表达了对修复情感裂痕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鸾胶作为修复古琴的材料,在这里象征着无法挽回的情感损失。最后,“朱弦朱弦兮系我思,安得新弦兮差似之”表达了对古琴的深深思念,以及渴望重新拥有那份美好情感的愿望,但又意识到这种愿望可能难以实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人与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面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时的无奈与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