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出处:《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
唐 · 刘得仁
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
来闻鸣滴滴,照竦碧沈沈。
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澄时无一物,分处厉千林。
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
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
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
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
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
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
来闻鸣滴滴,照竦碧沈沈。
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澄时无一物,分处厉千林。
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
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
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
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
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虚:高远的天空。畏景:令人敬畏的日影。
古木:古老的树木。
清阴:清凉的阴凉。
泉堪挹:清澈的泉水。
闲思:悠闲的思绪。
鸣滴滴:泉水滴答声。
碧沈沈:深深的碧绿。
溪壑:小溪。
测浅深:测量深度。
澄时:水面澄清时。
厉千林:激荡千林。
灵根药:灵根药物。
玉翅禽:玉石般的鸟儿。
蠲宿疾:消除旧疾。
烦襟:烦恼的心情。
云前濑:云雾缭绕的河边。
月下吟:月光下的低吟。
叠光:光影交错。
晓霞:晨曦。
游去:来访。
少进心:心境更加宁静。
翻译
高远的天空悬挂着令人敬畏的日影,古老的树木遮蔽了清凉的阴凉。这里有清澈的泉水可以汲取,悠闲的思绪可以在此寻找。
听到泉水滴答声,照亮了深深的碧绿池水。
那泉水流淌成小溪,谁能测量它的深度。
当水面澄清时,不见任何杂物,却能激荡千林的生机。
纯净的水滋养着灵根药物,凉意让玉石般的鸟儿飞翔。
喝下泉水似乎能消除旧疾,见到此景让人忘却烦恼。
僧侣们在云雾缭绕的河边诵经,龙在月光下低吟。
光影交错,微风吹过,晨曦逐渐穿透池底。
无需频繁来访,这会让你的心境更加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
开篇“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两句,以宏伟的语境勾勒出一片超脱尘世、古老庄严的山林景象。接着,“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自然界中泉水声响的喜爱,以及在此沉浸于闲适自得的思考之中。
“来闻鸣滴滴,照竭碧沈沈”通过对流水声音和清澈见底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紧接着,“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则是诗人对于山川之美、泉水之奥妙的好奇与探究。
“澄时无一物,分处厉千林”表达了在清晨无风的时光里,一切都归于宁静,而诗人则融入了密布的树林之中。接下来的“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描绘了一幅清泉流过灵芝生长的神秘画面,以及清凉中飘浮着仙鸟的境界。
诗人在“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中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超脱与解脱。随后,“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则是诗人与僧侣共同在云间的瀑布前徘徊,与龙相伴在月光下的吟唱,这些都是对自然界中神秘元素的进一步描绘。
最后,“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则是诗人对于这份宁静与美好的珍视,以及对朋友的劝诫:不必急于探寻更多,而应当在心中多加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