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岩二月霜花积,千丈垂萝袅烟碧
出处:《送陈沧洲游浯水便登方广岩》
明 · 王恭
闽山西来多法园,溪西一道通仙源。
林花贝叶相辉映,道林凿齿皆清言。
遥岩二月霜花积,千丈垂萝袅烟碧。
水帘风卷半空寒,石室云来万山白。
真僧不见宾头卢,片月孤峰色相癯。
六时天乐闻钟磬,百尺风潭写画图。
仙舟此别饶佳趣,岂学悠悠向平去。
林僧定扫壁间苔,山人况有惊人句。
林花贝叶相辉映,道林凿齿皆清言。
遥岩二月霜花积,千丈垂萝袅烟碧。
水帘风卷半空寒,石室云来万山白。
真僧不见宾头卢,片月孤峰色相癯。
六时天乐闻钟磬,百尺风潭写画图。
仙舟此别饶佳趣,岂学悠悠向平去。
林僧定扫壁间苔,山人况有惊人句。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送陈沧洲游浯水便登方广岩》描绘了福建闽山的秀美景致和禅宗胜地的清幽氛围。首联“闽山西来多法园,溪西一道通仙源”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佛法气息,暗示了陈沧洲此行的宗教寻访之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林花贝叶”、“道林凿齿”等意象,赞美了林间的宁静与智者之言。
“遥岩二月霜花积,千丈垂萝袅烟碧”描绘了冬季仍有霜花点缀的山岩和如烟翠绿的藤萝,营造出冷峻而生机盎然的画面。诗人以“水帘风卷半空寒,石室云来万山白”进一步刻画了山中清凉的环境,以及云雾缭绕的神秘感。
“真僧不见宾头卢,片月孤峰色相癯”借宾头卢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以及月光下山峰的孤独而清瘦之美。后两句“六时天乐闻钟磬,百尺风潭写画图”则通过钟磬声和风潭倒影,描绘出寺庙的日常修行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共融。
最后,“仙舟此别饶佳趣,岂学悠悠向平去”寄寓了对友人陈沧洲的期许,希望他能从此次游历中收获超越世俗的乐趣,而非平淡无奇的生活。结尾“林僧定扫壁间苔,山人况有惊人句”则预示着友人将在此地有所感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诗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禅寺与自然的交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