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
出处:《寄韩季萧二首 其一》
宋 · 赵蕃
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
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
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
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
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
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
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
翻译
担心去到诵经修行的地方,又忧虑登上拟岘台。人们都说已经成仙成佛,我心里却只有哀伤。
这条道路该由谁来传承,陵阳之地是否还有后来者。
我期待能与你相见,但拜访时名片却被退回,空手而归。
注释
怕:担忧。到:到达。
看经院:诵经修行的地方。
愁:忧虑。
登:登上。
拟岘台:一处地名,可能寓意高处或眺望之处。
人言:人们的传言。
仙佛:成仙成佛。
我意:我的心情。
祗:只。
悲哀:悲伤。
此道:这条路。
谁人:何人,谁。
付:交付,传承。
陵阳:地名,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有后来:是否有后继者。
款门:敲门,拜访。
期:期待。
一见:相见。
投刺:投递名片。
空回:空手而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寄韩季萧二首》中的第一首。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寺庙和名胜的复杂情感。他害怕去寺庙(看经院)和登上象征怀念先贤的拟岘台,这可能暗示了他对现实与超脱之间的矛盾心理。他认为人们赞誉韩季萧已经成仙佛,但他内心却感到悲哀,可能是因为对人生无常或世事变迁的感慨。
"此道谁人付"表达了对后继者继承这种精神道路的忧虑,而"陵阳有后来"则暗指期待韩氏家族或其他人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希望能亲自拜访韩季萧的愿望,但遗憾的是,他的拜访并未得到回应,只能空自返回,流露出一种失望和无奈的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体现了赵蕃在面对人生与理想时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