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誇入神
世间未必无皋夔,九疑虞舜不可追。
武皇锐意开绝漠,推锋乃亦有卫霍。
嗟哉格物本一理,顾人所用何如耳。
笔工在昔本市佣,束毫传筦求售同。
谁云进技不进道,意匠辄与欧褚通。
虔州刺史募佳笔,双筦何堪须百日。
星驰一骑到长安,试手凤池随弃掷。
老奴恂慄丞相嗔,能用此笔能几人。
愿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誇入神。
斗杓春回开电笑,橐籥果符人所料。
中山聚族傥未殚,束帛那容及年少。
是知人才用舍别识惟一心,皋夔卫霍无古今。
妍媸能否俱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
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毗陵。
未知当年新淦果何若,正恐钟卫二王无合作。
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时鉴裁无复传。
纷纷鸡毛抱筒卖,恰费书佣三十钱。
武皇锐意开绝漠,推锋乃亦有卫霍。
嗟哉格物本一理,顾人所用何如耳。
笔工在昔本市佣,束毫传筦求售同。
谁云进技不进道,意匠辄与欧褚通。
虔州刺史募佳笔,双筦何堪须百日。
星驰一骑到长安,试手凤池随弃掷。
老奴恂慄丞相嗔,能用此笔能几人。
愿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誇入神。
斗杓春回开电笑,橐籥果符人所料。
中山聚族傥未殚,束帛那容及年少。
是知人才用舍别识惟一心,皋夔卫霍无古今。
妍媸能否俱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
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毗陵。
未知当年新淦果何若,正恐钟卫二王无合作。
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时鉴裁无复传。
纷纷鸡毛抱筒卖,恰费书佣三十钱。
注释
皋夔:古代的贤臣。虞舜:传说中的圣君。
武皇:指汉武帝。
卫霍:卫青、霍去病,汉代名将。
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
欧褚:欧阳询、褚遂良,唐代书法家。
虔州:古地名,今江西赣州市。
凤池:皇宫中的池沼,借指朝廷。
丞相:古代官职,宰相。
翰墨:书法艺术。
斗杓:古人以北斗七星比喻天文学家。
中山:可能指中山国或中山家族。
束帛:古代的礼物,一束丝帛。
毗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
新淦:古地名,今江西新干。
钟卫:钟繇、卫铄,著名书法家。
鉴裁:鉴别和评价。
翻译
世上并非没有像皋夔那样的贤才,九疑山的虞舜也无法追寻。汉武帝志向坚定地开拓边疆,他的军队中也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
感叹啊,探究事物的根本道理本是一致的,只是看人们如何运用罢了。
古代的笔工本是市井之人,他们拿着毛笔交易,寻求买家。
谁说提高技艺就不提升道德,他们的匠心独运与欧阳询、褚遂良相通。
虔州刺史招募好笔,但要找到满意的笔需要很长时间。
快马疾驰,一骑直抵长安,试笔于朝廷,作品被轻易抛弃。
老奴因敬畏而颤抖,丞相对此笔的使用感到不满,能用此笔的人寥寥无几。
希望减少繁琐的制作,让书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春天的到来如同斗杓开合,预示着才华的显现,果然符合人们的期待。
如果中山家族的笔才尚未耗尽,那么年轻的才子们又怎能被忽视。
这表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关键在于内心,无论古今,皋夔卫霍都是典范。
美丑、才能都在上位者的评判下,这支笔正是如此平凡却具有象征意义。
我一生识字仅限于一个‘丁’字,眼前的见识仅限于毗陵。
我不清楚当年新淦县的笔是否真如传说,只担心钟繇、卫铄两位大师无法合作。
你看,这位老者一去不返,当时的鉴赏水平已不再流传。
市面上充斥着鸡毛蒜皮的笔卖,只需三十钱就能买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的作品,通过对唐代一位刺史征笔的故事进行描绘,展现了人才选拔和技艺高低的对比。诗人首先指出世间不乏像皋夔这样的贤才,但虞舜般的圣主难以追寻。接着提到武皇(可能指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决心,也提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诗人强调格物致知的道理,认为人的才能在于如何运用,而非仅限于技术本身。
诗中提及的老父是一位出色的笔工,起初被刺史征召制作新淦出的笔,耗时百日才完成两管。然而,这些笔送到相府后,因质量不佳而受到责难。老父凭借自己的技艺,请求先看相君的墨宝,如果不能达到要求,他愿意接受惩罚。相君看过之后,对老父的技艺表示赞赏,不仅免了他的罪,还让他继续制作,并承诺优厚的奖赏。
最后,老父再次献上五十管笔,经长安相府试用,皆表现出色。诗人借此寓言,说明人才的识别在于识人的眼光,即使是最普通的笔,只要得到恰当的使用,也能展现出卓越的才华。诗人自谦自己识字不多,只能欣赏眼前的事物,但也表达了对古代名笔如钟王之流的向往。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只看重表面,忽视真正价值的现象。
整首诗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才选拔和技艺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对公正识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