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日聊铺苇,防窊且益封
稍除疏冗蔓,略植典刑松。
徙石云纹出,移花月影从。
买时才数本,我处已三重。
红叶刚遮砌,高枯未掩筇。
干唯求老健,姿不取纤浓。
雏笋犹呼凤,稚藤也学龙。
夜阶云淰淰,晴槛雨淙淙。
障日聊铺苇,防窊且益封。
公然藏小鸟,亦自集间蜂。
分翠来屏扇,流香扑酒钟。
折攀愁楚女,浇剔倩吴侬。
景入单条画,清连怪石供。
幽奇无大小,袖里九华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小斋中开辟的一片空地,种植了几株花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欣赏。
首句“一曲莓苔地,风光属老慵”,开篇即以莓苔地为背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慵懒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接着,“稍除疏冗蔓,略植典刑松”两句,描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精心规划,去除杂草,种植象征正直与坚韧的松树,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秩序的尊重与追求。
“徙石云纹出,移花月影从”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在空间布局上的巧思,石头与花木的搭配,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添了动态之美,仿佛云纹在石上显现,月影随花移动,生动而富有诗意。
“红叶刚遮砌,高枯未掩筇”两句,通过红叶与竹杖的对比,既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又暗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欣赏。接下来,“干唯求老健,姿不取纤浓”表达了作者对于植物形态的偏好,追求的是老树的健壮与自然的粗犷,而非过分雕琢的精致。
“雏笋犹呼凤,稚藤也学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新生的植物形象化,赋予它们以生命力与活力,仿佛它们正在成长中展现出非凡的潜力,如同凤凰与龙一般。
“夜阶云淰淰,晴槛雨淙淙”描绘了不同天气下小斋内外的景象,夜晚云雾缭绕,晴天雨声潺潺,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转。
“障日聊铺苇,防窊且益封”则是对小斋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述,通过铺设芦苇、加固低洼处,既保护了环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细节的关注与处理。
“公然藏小鸟,亦自集间蜂”表现了小斋生态的丰富性,不仅有鸟儿藏匿其间,还有蜜蜂前来采集花蜜,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分翠来屏扇,流香扑酒钟”则通过屏风与酒钟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小斋内的雅致与情趣,翠色与香气交织,增添了生活的艺术感。
“折攀愁楚女,浇剔倩吴侬”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的交流与分享,使得这份美不仅仅是个人的享受,也是与他人共享的喜悦。
“景入单条画,清连怪石供”则将小斋的景色比作一幅画,清新的空气与怪石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
“幽奇无大小,袖里九华峰”最后两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无论景色的大小,都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正如袖中的九华山一样,虽小却蕴含着大千世界的奥秘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斋中花木种植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