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莫笑多高枕,懒病袁生不为贫
出处:《酬张幼于对雪见怀之作》
明 · 王世贞
雪后柴门迹未新,谁将尺素走阳春。
应怜短棹山阴客,共是朱弦调里人。
超暝楼台同气象,濯风梅柳且精神。
相知莫笑多高枕,懒病袁生不为贫。
应怜短棹山阴客,共是朱弦调里人。
超暝楼台同气象,濯风梅柳且精神。
相知莫笑多高枕,懒病袁生不为贫。
鉴赏
这首诗《酬张幼于对雪见怀之作》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描绘雪后的宁静景象和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首联“雪后柴门迹未新,谁将尺素走阳春。”以雪后初晴、柴门静寂的景象起笔,暗示了诗人独处的环境,同时引出友人张幼于的来信,如同春日暖阳,给冬日的寂静带来生机与温暖。
颔联“应怜短棹山阴客,共是朱弦调里人。”运用典故,借用了王子猷访戴安道的故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相隔千里,却心意相通,如同琴瑟和谐,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契合与理解。
颈联“超暝楼台同气象,濯风梅柳且精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精神上的共鸣,即使在夜晚的楼台中,也能感受到彼此心灵的交融;而梅柳在风中摇曳,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寓意着友情的持久与坚韧。
尾联“相知莫笑多高枕,懒病袁生不为贫。”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因物质的贫乏而感到遗憾,而是认为与知己相伴,便是最大的财富。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与友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