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百里途,已为五日程
出处:《潞河道中》
明 · 杨起元
莫嗟八千里,悠悠半载行。
但此百里途,已为五日程。
矫首望双阙,霄汉承金茎。
魃氛号噫气,雩祭廑皇诚。
五年别金马,咫尺泥艅舲。
安此浅涩途,以抑躁进情。
但愿桑林泽,及时济黎氓。
但此百里途,已为五日程。
矫首望双阙,霄汉承金茎。
魃氛号噫气,雩祭廑皇诚。
五年别金马,咫尺泥艅舲。
安此浅涩途,以抑躁进情。
但愿桑林泽,及时济黎氓。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潞河道中》。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潞河岸边的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莫嗟八千里,悠悠半载行”,诗人以豪迈之气,不畏长途跋涉,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乐观态度。接着,“但此百里途,已为五日程”两句,对比了实际行程与时间,显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不易。
“矫首望双阙,霄汉承金茎”描绘了诗人抬头远望皇宫的情景,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耀的向往。而“魃氛号噫气,雩祭廑皇诚”则通过描述旱灾与祈雨仪式,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深切同情。
“五年别金马,咫尺泥艅舲”两句,诗人回忆了过去五年与京城的分别,虽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表达了对京城的思念之情。最后,“安此浅涩途,以抑躁进情”表明了诗人面对艰难之路时的冷静与克制,希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不急于求成。“但愿桑林泽,及时济黎氓”则是诗人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及时帮助百姓,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民本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坚韧与对民生的关怀,也体现了其深沉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