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复告辞,母病急甘旨
出处:《送智京长老智京普融上足也》
宋 · 胡寅
人生如浮云,片片随所起。
值遇初偶然,解散亦俄尔。
识君湘水头,凝袂衡岳里。
十年去何住,新化五百里。
乘兴出山来,相对淡无滓。
因思相见初,贼帜森未弭。
世事几秋叶,壮怀今止水。
堂堂普融老,鹤瘦松孤峙。
广舌浩江输,迅机无箭拟。
八请六道场,到处万人喜。
一灯千百焰,高第君得髓。
法席既绍隆,诗鸣亦能似。
衡门鲜晤语,杖锡盍留止。
翩然复告辞,母病急甘旨。
故知秉彝性,谁或外此理。
为话本来心,闻闻即弹指。
值遇初偶然,解散亦俄尔。
识君湘水头,凝袂衡岳里。
十年去何住,新化五百里。
乘兴出山来,相对淡无滓。
因思相见初,贼帜森未弭。
世事几秋叶,壮怀今止水。
堂堂普融老,鹤瘦松孤峙。
广舌浩江输,迅机无箭拟。
八请六道场,到处万人喜。
一灯千百焰,高第君得髓。
法席既绍隆,诗鸣亦能似。
衡门鲜晤语,杖锡盍留止。
翩然复告辞,母病急甘旨。
故知秉彝性,谁或外此理。
为话本来心,闻闻即弹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浮云: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偶然:意想不到的事情。
解散:离别。
俄尔:很快。
湘水头:湘江源头。
凝袂:停下脚步, 拢袖凝视。
新化:地名。
五百里:形容距离遥远。
乘兴:带着兴趣。
淡无滓:心境清澈无杂念。
贼帜:战乱的标志。
弭:平息。
秋叶:比喻世事变化。
止水:静止不动的水,象征平静的心境。
普融老:可能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鹤瘦松孤峙:形容孤独而坚韧的景象。
广舌:口才好。
迅机:思维敏捷。
八请六道场:佛教修行场所。
万人喜:许多人欢喜。
高第:名列前茅。
髓:核心, 真谛。
法席:佛法讲经的座位。
诗鸣:诗歌才华。
衡门:简陋的门。
杖锡:持杖出行。
盍:何不。
翩然:轻快的样子。
母病急甘旨:母亲病重需要照顾。
秉彝性:人的天性。
外此理:超越这个道理。
本来心:最初的本心。
闻闻即弹指:一说一悟,形容领悟迅速。
翻译
人生就像浮云,随风飘忽不定。初次相遇是偶然,离散也是瞬间。
在湘江源头相识,我们在衡岳驻足凝望。
十年过去,你又去了哪里,新化之地相隔五百里。
你兴致勃勃出山,我们相对无言,心境清澈。
回想起初见时,战乱还未平息。
世间人事如秋叶般变换,壮志如今已如止水。
普融老者威严庄重,像鹤立松间孤独挺立。
他口才出众,滔滔江水般倾诉,思维敏捷如疾箭。
他在八请六道场传法,各地信徒皆欢喜。
你的智慧如千百盏明灯,高居榜首,深得要义。
佛法传承兴盛,你的诗歌也富有韵律。
简陋的门庭少有交谈,手杖锡杖,何不在此停留?
你再次翩然而去,因母亲病重急于回家。
由此可知,人的本性如此,无人能超脱此理。
请将初衷告诉我,一言即过,无需多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寅送给智京长老的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智京长老出家修行的敬仰和对两人友情的怀念。诗中以“人生如浮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随后描述了与智京长老的相识和相处,以及他毅然出山弘法的壮志。诗人赞美智京长老的智慧和普度众生的宏愿,称其佛法精深,诗才出众,深受人们的欢迎。
“堂堂普融老,鹤瘦松孤峙”一句,以鹤立鸡群的形象比喻智京长老的超凡风采,而“法席既绍隆,诗鸣亦能似”则进一步肯定了他的修行成就和文学才华。然而,诗的尾声转为关切,智京长老因母亲病重而不得不离开,诗人感叹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同时也理解他的孝顺本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僧侣生活的赞赏,又有对世俗亲情的感慨,体现了胡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