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全文

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

宋 · 梅尧臣
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
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
天下皆蹠徒,宁知圣为圣。
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
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
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
我从魏公来,访古停乌榜。
聊识贤者心,吁嗟一长咏。

拼音版原文

zhōudāngzhànguóshíwèishǒujìngzhèng

gānxúnrénjìng

tiānxiàjiēzhíníngzhīshèngwèishèng

shìjiāngwànqiānjīnpìn

suǒwàngxíngháisuǒbǎoxìngmìng

ānnéngxiǎozhòngshíshìbìng

cóngwèigōnglái访fǎngtíngbǎng

liáoshíxiánzhěxīnjiēchángyǒng

注释

战国:指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时代。
守静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公正。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蹠徒:比喻追求权势的人。
圣: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齐:平等对待。
千金聘:高位厚禄。
形骸:人的形体,引申为世俗生活。
小仲尼:指孔子,仲尼是孔子的字。
世病:世间的弊端,社会的混乱。
乌榜:黑色的船桨,代指船。
聊识:姑且了解。
吁嗟:感叹词,表示感慨或叹息。

翻译

周朝正当战国纷争之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公正。
战争无日不在,仁义之道不再竞争。
世间众人皆追求权势,谁还会理解圣人之圣洁。
他将万物平等对待,对千金之位毫不动心。
因此他忘却了世俗形骸,只求保全生命。
怎能小看像孔子这样的大贤,他岂会不知世事的弊病。
我从魏公那里而来,停舟乌榜以探寻古迹。
只为理解贤者的内心,感叹之余,吟咏此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通过对战国时期动荡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坚守仁义、超脱世俗的高尚品格的赞赏。诗中提到的"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反映出对乱世中保持道德原则的不易,而"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则揭示了战争频繁与道德理想的冲突。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世人都忙于争斗,却不知真正的圣人如庄生般超然物外,"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真谛。这种忘我境界使得他们得以保全生命,超越世俗的名利。

"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诗人以孔子为例,暗示即使是像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感叹世事之病态。最后,诗人通过"我从魏公来,访古停乌榜",表达自己追随贤者足迹,来到庄生台,寻求智慧和启示的心情,"聊识贤者心,吁嗟一长咏",表达了对贤者精神的深深敬仰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历史背景和庄生台的典故,赞扬了坚守道德、超脱世俗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