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
出处:《再和圣俞见答》
宋 · 欧阳修
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
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
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
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
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
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
怜我区区欲彊学,跛鳖曾不离污泥。
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
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凰栖。
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彊齐。
念子京师苦憔悴,经年陋巷听朝鸡。
儿啼妻噤午未饭,得米宁择秕与稊。
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瑩滑如玻璃。
追惟平昔念少壮,零落生死嗟分睽。
一挥累纸恣奔放,骏若驾骆仍骖骊。
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谄笑病夏畦。
名声不朽岂易得,仕宦得路终当跻。
年来无物不可爱,花发有酒谁同携。
问我居留亦何事,方春苦旱忧民犁。
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
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
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
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
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
怜我区区欲彊学,跛鳖曾不离污泥。
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
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凰栖。
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彊齐。
念子京师苦憔悴,经年陋巷听朝鸡。
儿啼妻噤午未饭,得米宁择秕与稊。
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瑩滑如玻璃。
追惟平昔念少壮,零落生死嗟分睽。
一挥累纸恣奔放,骏若驾骆仍骖骊。
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谄笑病夏畦。
名声不朽岂易得,仕宦得路终当跻。
年来无物不可爱,花发有酒谁同携。
问我居留亦何事,方春苦旱忧民犁。
注释
畿: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之地。稽:迟延。
瓦砾:碎石烂砖。
袅蹄:形容金子像马蹄般细长。
至宝:极珍贵的东西。
气象:气概、气势。
飞黄:古代骏马名。
伯乐:识才之人。
区区:谦辞,指自己。
灵犀:传说中的犀牛角,象征智慧。
二纪:十二年。
鸾凰:凤凰,比喻杰出人物。
弱鲁:弱小的鲁国,比喻力量不足的一方。
憔悴:形容人瘦弱、疲倦。
陋巷:简陋的巷子,形容贫穷。
秕:秕谷,不饱满的谷粒。
紫豪:紫色的毛笔。
剡藤:剡县产的优质竹子。
零落:分散、凋零。
仕宦:做官。
花发:花开。
犁:农具,这里指耕田的人。
翻译
东西两畿遥相望,书信三天仍未到。短文犹如瓦砾投掷,怎敢劳你以金回报。
文章如珍宝被埋没,气概直冲云霄。
识才如飞黄的伯乐难寻,四处昂首空长啸。
我哪敢了解你,论诗你曾启蒙我。
你说古朴淡雅有真意,佳肴无需细调料。
怜我笨拙求学心切,如同瘸鳖陷泥泞。
请问你是如何达到这境地,难道没有阶梯可攀?
若非自身勤奋刻苦,何惧大海寻觅灵犀。
共度多年,我们诗词唱和,如同凤凰群集。
有时竞争不知轻重,弱鲁攻打强齐有何异。
想起你在京城受苦,整年陋巷听鸡鸣。
孩子哭叫,妻子沉默,午后未食,宁选秕糠而非精米。
石上的紫色毛笔原有,剡溪藤纸光滑如镜。
回忆往昔,感叹青春不再,生死离别令人哀。
挥毫泼墨,豪放不羁,如驾驭骆驼和双马。
虽然腹中空虚,但气概豪迈,胜过夏日谄媚的笑容。
名声永垂不易得,仕途之路终将登高。
近年来,万物可爱,花开之时,谁共饮酒。
问我为何停留,春天干旱,忧虑百姓耕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再和圣俞见答》。诗人以两京相望的地理距离,引出书信往来的时间漫长,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认为对方的文章如至宝被埋没,但气概非凡。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伯乐那样识才,同时也感慨朋友在京师生活的艰辛,生活贫困却坚持创作,笔下文字奔放有力。他们之间的唱和如同鸾凰比翼,但也曾有过争胜而不自量力的时刻。诗人关心朋友的生活,询问他如何能达到如此境地,并鼓励他在逆境中勤奋追求,不畏艰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同情,以及春天干旱时对民生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欧阳修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