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出处:《赵十四兄见访》
唐 · 王昌龄
客来舒长簟,开閤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客来舒长簟,开閤延清风”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雅致的环境,其中“长簟”指的是竹制的矮墙,而“開閤”则是指打开门扇,让清风得以流通。接下来的“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向往,但却没有实体的琴,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演奏。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籍《易经》的研究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世事何须道"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而“黄精且养蒙”则是借用道家修炼术语,表明诗人追求心灵的纯净和精神的养生。
在下片,“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嵇康和张翰两人,这两位都是晋代著名的隐逸之士。通过对他们的赞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最后,“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则是诗人心中突然涌现出一种食物的美好回忆——鲈鱼鲙,以及对远方水上行舟的渴望。这里的“江东”可能是一个泛指,代表着某种遥远而理想化的地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个人情感和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生活本真的追求。